新聞內容

從世主妙嚴品看教育一一主河神之二

發布日期 : 2016-01-16 19:49:49

從世主妙嚴品看教育一一主河神之二

 

表單的底部

 

長行:

 

普潔泉澗主河神,得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解脫門。

 

偈誦:

 

佛昔難宣無量劫,以願光明淨世間;諸根熟者令悟道,此普潔神心所悟。

 

 「普潔泉澗主河神,得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解脫門」這句,清涼大師註解說:『「現」身息「惱」,若「泉澗」洗心。』文字的意思,大家都瞭解,但是要真正體會,還是滿深奧的。『普現』兩字的普,是平等、普遍的意思;現,是示現。示現,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角色扮演」,把角色扮演好,做出眾生的「榜樣」,才叫佛菩薩的示現。所以「普現一切眾生前」這句,指的是世尊一一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的目的、任務,就是『令』我們『永離煩惱解脫門』做出榜樣,就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做得到,所以透過他老人家身口意業的造作,讓我有著學習的榜樣。世尊的「角色扮演」,示現給我們看的,是為了探究真理,離開榮華富貴的王宮生活,過著「三衣一缽」,『日中一食』的樣子,讓我們知道修行就是要能離開名聞利養,把全部的時間、精力,用來『修行』。如果我們也能「三衣一缽」,『日中一食』,那生活這麼簡單,還要爭甚麼?所以孔老夫子等諸大聖賢都有:『富貴榮華』如天上的浮雲的情操。我們佛門中,本師的諸大弟子,以及諸大菩薩,也都做出了這樣的風範;其實,諸大聲聞、祖師大德,也都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簡單的飲食,簡單的生活,自然慢慢的離開煩惱。老子說了:「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若能有這種心懷,自然永離名聞利養,當然『令』我們『永離煩惱解脫門』。

 

 「普潔泉澗主河神」的德號,清涼大師註得非常好,「現身息惱,若泉澗洗心」。我們人阿,就是「習慣」追逐五欲六塵,喜歡「比較、計較」,所以煩惱無量無邊,假定能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自然這『戒』、這『苦』一「若泉澗洗心」。所以生活在這個世間,要生活好,就必須恢復簡單的起居作息,生活也好,工作也好,處事待人也好,過『必要』的生活,示現一個沒有煩惱的人生給人學習。經常以佛法的泉水,澗溪泉水洗滌自己的身心,這就是「普潔泉澗主河神」。

 

 「普潔泉澗主河神」的願力,成就了,心得是:「佛昔難宣無量劫,以願光明淨世間,諸根熟者令悟道,此普潔神心所悟。」記得我們說過「普潔泉澗主河神」的修學的法門是:「普現一切眾生前令永離煩惱」。佛陀開示我們說過:「以苦為師」,『苦』不代表開悟,但因為生活簡單,所以不會跟人「比較、計較」,這清涼的法水,可以洗滌眾生的煩惱垢,這種教學方法是真實的『善巧方便』,無量無邊,教學的結果,是斷煩惱,離苦得樂;如此證一分法身,來轉迷成悟。『佛昔難宣無量劫』的「昔」,是往昔,難說、能說,難解、能解,指的是無量劫的時間,時時刻刻發出弘願:『以願光明淨世間』。我們要學佛以光明「淨」世間,千萬不能以「雜染」來為人處事。『諸根熟者令悟道』這句,這是佛經裡說的當機者,也就是善根成熟了,就能得到『受用』。佛講經四十九年,是我們必須親近的最殊勝的善知識,時時刻刻憶佛念佛,有一天真的開悟了,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這就是根熟的眾生;根沒有熟的眾生,也要善巧方便的為他種善根。等到善根成熟,就要幫他提昇『令』悟道,所謂『悟道』就是了知「緣起性」,進而感受到「非自然性」,了了分明,就是真如本性,真正的『明心見性』了,身口意的造作,自自然然『隨心所欲,不逾矩』,如此的證得『大自在』,叫做悟道。這就是「普潔泉澗主河神」的「上求下化」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