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無瑕禪師 郭鳳娥

發布日期 : 2014-09-30 12:39:41

     無瑕禪師      郭鳳娥

 

 

無瑕禪師是九華山最著名的「肉身菩薩」之一,現供奉在九華山百歲宮。他歷游五台、峨眉等山,於明朝萬曆年間來九華山東崖峰結茅,耗用28年時間,以指血調硯銀珠濡筆,寫成《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共八十一卷。天啟三年壽終126歲。明思宗朱由儉尊無瑕禪師為「應身菩薩」。

 

 

九華山百歲宮初名摘星庵。意指此庵位置極高,可將天上的星星摘到。其實,它的海拔才八百多公尺。後來怎麼改叫百歲宮呢?這完全是因為一個明代和尚的緣故。他的法名叫海玉,字無瑕,是我國河北須天宛平(今北京市)縣人。傳說他自幼在山西佛都名山五台山出家,24歲雲遊天下,26歲來安徽九華山學佛參禪。當時,九華山經歷了元末明初的戰亂,荒無人煙,許多寺廟空空蕩蕩、無僧無尼,一片凄涼景象。

 

 

海玉和尚為探尋金地藏的足跡,來到東崖摩空嶺,發現一塊巨大的龍頭石下有個可供人藏身的石洞,於是便獨自一人呆在這石洞中修行。因山上沒有人煙,也沒有五穀雜糧,他就到林深之處採摘黃精、百合等野果為食。海玉和尚鑽研佛經,為了教化後人,他用長達38年的時間抄寫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

 

 

這部經不同於尋常經書,是用舌血摻和金粉寫就的,傳說他七天放一次舌血,這樣寫了再放,放了再寫,一張、兩張,一冊、二冊,終於耗費38年心血,留下這部八十一冊的傳世至寶。它字體端莊清秀,大小如一,像刻板印製。據有關資料表明,世上現存的血經數量極少,用舌血寫就的則更是罕見。因此,九華山的這部血經極為珍貴,經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海玉和尚在九華山活到126歲才圓寂。明朝天啟三年,他臨終之時,寫好自己生平簡介,整理完八十一冊血經放在身旁,然後拈出一偈:「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遠相離。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又見梅。」拈完偈便溘然離去。

 

 

三年後,海玉和尚遺體坐化不腐,並託夢給當朝的崇禎皇帝。於是,崇禎皇帝派兵部尚書王大人帶人前來尋找。九華山方圓百里,樹木參天,王大人尋覓了諸多山峰和峻岭,也不見其遺迹蹤影,正打算第二天回京城。是夜,突見東崖之巔和神光嶺兩處祥光齊放,交相輝映。王大人心想,這深山老林怎麼好好地放起光來了呢?決定次日前去探個究竟。第二天,他領兵尋找,這才在東崖峰處的石洞里,發現了海玉和尚的肉身。

 

 

只見和尚端坐在洞中,乍看以為是在念佛打坐。而呼之不應,近聽已沒有呼吸,再看身邊,放着生平簡歷和八十一冊《大方廣佛華嚴經》血經,他這才知道面前端坐的老和尚正是已經坐化三年的海玉和尚。

 

 

從海玉和尚坐化的地方向外看去,眼前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神光嶺。王尚書似有所悟,知道這是地藏菩薩二次現身九華,於是欣喜萬分,立即策馬回京城稟報崇禎皇帝,崇禎皇帝聽後大喜,於崇禎三年時正式敕封海玉和尚為「應身菩薩」,題額「為善為寶」,賜海玉肉身塔「蓮花寶藏」四個字。並拔款給海玉和尚肉身裝金,在廟裡,海玉肉身與菩薩一樣被供奉着。

 

 

海玉和尚是中國僧人,是九華山上唯一由皇帝諭賜的「菩薩肉身」,海玉肉身的出現,標誌着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到明朝已經完全中國化。海玉使九華山佛地再次名聲大振。由於海玉和尚壽高,故世人稱摘星庵為百歲庵。以後,來此庵修心的人漸多,百歲庵擴建,改名萬年禪寺百歲宮。海玉和尚不僅活到了126歲,而且在九華山住了整整一百年。海玉肉身形成到現在,風風雨雨過去了375年,至今仍完好無損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不愧是奇僧。

 

 

傳說百歲宮山頭歷史上曾被火燒過幾次。特別是有一次大火就要燒到百歲宮時,廟裡年輕的僧人都嚇得跑光了,只剩下幾個行動不便、年齡較大的出家人沒有走。他們想這廟燒了事小,那百年修成的菩薩萬一燒掉就太可惜了。於是幾個人到供奉海玉肉身的地方,想將其搬走。但不知怎麼就是搬不動海玉肉身。火越燒越近,幾個老和尚越來越着急。心想這肉身今天怎麼了,身子不大,平時好搬得很,再搬不動不就完了嗎?幾個人急得哭了起來:「海玉大師!火就要燒上來了,你要不走我們都不走了,要死我們就死在一塊了。」

 

 

據說,這時海玉和尚顯靈,他舉起胸前的雙手,掌心向下,將火勢壓了下去。當時,幾個年老體弱的僧人,哭得悲天慟地,一點不知,時間過去了許久才醒悟過來,四下看看,寺廟依舊,火沒有燒上來,不覺吃驚。再抬頭看肉身菩薩,那海玉肉身的雙手抬起,呈遮擋狀。唉啊!原來是他老人家將火退下去了,救了我們幾個。此後,廟裡的僧人們更加仰慕海玉和尚,盡心保護好他的肉身。

 

 

在那史無前例的破四舊的日子裡,九華山佛地和全國其它地方一樣,未能免遭其難。寺廟拆的拆,菩薩砸的砸,不少珍貴文物被毀流失,海玉和尚的肉身當時更是危在旦夕。為防止紅衛兵小將抄家,百歲宮的僧人將海玉肉身一會藏在這,一會又藏在那,放到房上天花板里還是覺得不安全。考慮來,考慮去,最後決定在海玉和尚當年禪修的洞前土坎上挖個地窖,將海玉肉身藏在地窖里,用鋼釺擔空,上面再放塊石板,然後蓋好泥土,這才躲過了這一劫。

 

 

改革開放後,九華山法炬復燃,被趕下山的僧人們重新回來了,被侵佔的寺廟全部歸還佛教,海玉肉身也重見天日,從地窖中起了出來,金黃的色澤已褪去,擋土石的鋼釺快要斷裂,但肉身安然無恙。1982年肉身重新裝金,海玉肉身出土的彩色照片被刊登在不少畫冊報刊上,傳播於海內外。

 

 

補充資料

 

有關《華嚴經》81卷版本,按照流行的說法,第81卷就是屬於40卷版本的最後一卷,即《普賢菩薩行願品》。正規史料也難得找到依據,但現在也有一些書家寫過華嚴經,一般會按照81卷結構來抄寫,也就是八十卷版本加上《行願品》

 

綜上一般抄寫華嚴經,我們可以明確看到民國是智誠法師81卷就是80卷版加上《行願品》,這應該是大家公認的版本。明清之際都是提倡禪淨雙修,即使禪林早晚功課也是回向西方淨土。81卷構成----80卷華嚴經+1卷行願品。

 

 

 

80華嚴共80卷分39品 第39品卷60-80是入法界品逝多林給孤獨園

 

七處九會 實叉難陀譯

 

60華嚴共60卷分34品 卷45-60是入法界品 逝多林會

 

七處八會 佛陀跋陀羅譯

 

40華嚴共40卷分1品 全稱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般若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廣東潮州開元寺舌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 非常殊勝莊嚴

 

血經,是我國佛教文化史上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物,也是我國書籍抄寫本中難得可貴的文化瑰寶。刺血為墨所繕寫的經文,俗稱血經。
    
潮州千年古刹開元寺藏經樓裏除珍藏著清代乾隆年間《龍藏》一部,還保有智誠和尚舌血《華嚴經》一部,乃佛教文化史上稱謂一絕。
    
潮州有一僧人智誠和尚(嗣1908-1994年),俗名周文龍,號少培,江蘇泰縣人,7歲出家,童貞入道,畢業于閩南佛學院。1933年受太虛大師委派到廣東潮州開元寺創辦嶺東佛學院。1947年,由虛雲和尚推薦,出任潮州開元寺方丈。智誠和尚為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不惜生命,歷時3載,割舌千次,刺舌血為墨,繕寫華嚴。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發願書寫舌血經的高僧大德是屈指可數的,而智誠和尚舌血經,歷時之久,字數之多,可謂當今絕無僅有之事,無愧潮州千年古刹開元鎮國禪寺鎮寺之寶。
    
舌血經,又名《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是經為潮州千年古刹開元鎮國禪寺前主持智誠和尚于1937年在潮安縣庵埠鎮靈和寺(又名觀音堂)掩關刺舌血所繕寫,共81卷,每卷1冊,宣紙線裝,每冊高33公分,寬22公分,每半頁7行,每行12字,70萬餘字。經文用毛筆端楷書寫,字跡呈淺黃色,每字約1415毫米大,字字不苟,筆筆遒勁,端正嚴謹,全部經文未改動一字。舌血經,清秀雋逸而端正秀美的毛筆字體,此可謂墨寶中的極品。
    
智誠和尚于1937農曆二月十九日開始閉般若關,自己關閉在靈和寺一禪房裏,遍閱經藏,窮究佛理。時值政局動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災難深重。智誠和尚悲天憐人,遂仿效古德行為,於四月初八日發大誓願:祈求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不惜生命,獻出舌血,敬書《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誓必完成,不愧佛子,不負恩師教養之心!刺舌血為墨,3年如一日,寒暑不斷,繕寫了《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和《普賢菩薩行願品》一卷,共81卷。智誠和尚于1940農曆二月十九日出關時完成這部舌血經。後,智誠和尚建圓覺精舍於汕頭,此經亦隨請去。1951八字運動被抄拍賣,適有揭陽新亨人醫生陳一元居士以10元人民幣購回,並轉送汕頭佛教會,嗣後由開元寺純信方丈函請歸還收藏,並由潮州人陳呂豪居士熱情出資制就樟木櫥2只貯藏。文革期間又轉藏於開元寺內之博物館,現珍藏於開元寺藏經樓。
    
據當事者介紹,智誠和尚閉門寫經時,不與外界接觸。他所居之房為12室,廳中放書桌,供寫經,左室為臥室,右室供佛像,日食兩餐,過午(又名持午,過12點不進食)不食,飯菜均由視窗出入。每日清晨禮佛,上午8時用備好的小刀刺舌血,是因為上午血清,下午血濁,兼於早飯後血脈大旺,利於取血。刺血之前,智誠和尚在佛前頂禮三拜,繞寫經桌12圈,頌經念佛。爾後,身著袈裟,端坐桌前,用備好的消毒刀片刺舌取血。取血時,遂一手拿刀針,一手拿明鏡,先將舌頭伸出,用面巾拭去舌頭涎水,上下齒咬緊舌頭,用利刀在舌頭輕劃一下,約一粒米深許,讓鮮血滴在茶杯裏,滴量適中,可待翌日之用。用刀時,在舌頭上不可劃得太深,深則心跳傷神,血流不止;又不可劃得太淺,淺則血流不下。每日兩杯,日寫千字,筆筆不苟,剩餘則寫密咒,寒暑無間,無錯漏增減,字字端楷,行行校對。若遇嚴寒酷暑,血墨難以保存,他不顧麻煩,或冰之,或溫之,然後用竹片挑去血筋血塊,因血筋縛筆不能書寫。三年如一日,寒暑不斷,非一般高僧大德所不能為。當初他寫到十幾萬字時,寫好的血經逐漸變黑。此時他寫信印證于印光大師,得之食物含鹽分太多所致,於是他毫不遲疑調整飲食,減少鹽分攝入,以便血色加紅。殊不知,智誠和尚舌血經,實際上是近90萬字的大部經典。倘若一人一生能作80多萬字文章就被稱為大學者、大作家,那麼古往今來又有多少高僧大德刺血抄經何止百萬字之多。智誠和尚割己舌血閉關三載繕寫一部近90多萬字舌血華嚴,鏡海老人贊曰:三年般若心參透,一部華嚴血寫成,這是怎樣一種泣鬼神驚天地的創舉啊!試想一下,今之大作家有何德何能與之相媲美?
     1986
2月趙朴初會長參觀潮州開元寺並瞻仰了智誠和尚舌血經珍品,感動之餘賦詩一首:刺血為墨寫經典,勝願深悲字字凝,南國欣逢無盡意,不可思議普賢行。趙會長對智誠和尚的舌血經給予高度的評價。1988年正月,潮州開元寺舉辦智誠方丈文物陳列,首次展出稀世之寶舌血《華嚴經》,觀者莫不歡喜讚歎。19938月,汕頭經濟特區韓江影視公司,攝製電視《釋智誠大師瀝舌血敬書華嚴》,被評為1992年度全國電視對外報導節目專題類優秀獎。該片16分鐘,在中央電視臺第4套、第2套節目、廣東電視臺、汕頭電視臺播出。2003916上午,中國著名作家鄧友梅先生一行在汕頭市宣傳部林小斌副部長的陪同下,參訪了潮州開元寺並瞻仰禮拜了智誠和尚舌血經。
    
智誠和尚舌血經,千人稱頌,萬人同瞻,功在當世,名垂後代,誠可希蹤先賢,比肩古德,當之無愧為潮州千年古刹開元鎮國禪寺鎮寺之寶。粵東梵域能有這樣的赤誠佛子及血經倍感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