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略說華嚴經第五十七講

發布日期 : 2014-01-06 22:42:42

略說華嚴經第五十七講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第二0八講    楊永慶

 

一、前言:

 

 上一講次,談到二禪天,是「遠行地」,都以『光音天』來稱名。清涼大師說,『光音天』是二禪的第三「天」。大智度論上也說:「第二禪通名光音。彼天語時,口出淨光」,故因而得名。在遙遠的天際之中,彼此的溝通,有一些大德說︰彼無尋、伺,言「語」亦無,所以是以「光」當「語」,故名「光音」。而二禪天的最勝淨光天王,也就是光音天等諸為上首天王。其數無量,皆住『廣大』『寂靜喜樂』之『無礙』法門。這一如瑜伽師地論上說,名「極光淨」,是這些天人是以「淨光」「遍照」自、他處。而德號之所以有定生「喜樂」,因為離尋、伺的原故,所以得「寂靜」名。然而雖然得之「寂靜」,不是我們凡夫的捨動求「靜」;如果是住在深山中求「寂靜」,那不是「廣大」;而一味追求『定』中之「喜」,就不是「無礙法」了。所以說菩薩即動而「靜」,不散不眛,是為「廣大」「無礙法門」。我們接著看第八地――『不動地』:

 

二、經文:

 

復有無量遍淨天王,所謂:清淨名稱天王、最勝見天王、寂靜德天王、須彌因天王、淨念眼天王、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世間自在主天王、光燄自在天王、樂思惟法變化天王、變化幢天王、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已安住廣大法門,於諸世間勤作利益

 

三、我們先看清涼大師的註解:

 

  疏:第三、「遍淨天」,此「天」離喜,身、心「遍淨」故。德中,身、心「遍淨」,未為「廣大」;物、我無二,普「益」「世間」,方為「廣大」也。

 

四禪天的第三天,名叫「遍淨天」,此「天」已經捨離喜樂,身、心「遍淨」之原故。德號中,身、心「遍淨」,未為「廣大」;乃是物、我無二,普「益」「世間」,這樣方能稱為「廣大」也。

四、討論:

 

(一)、標數列類:

 

復有無量「遍淨天王」。

 

 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色界三禪三天有: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這裡即是以第三禪中最上位之遍淨天王」,代表天。前面的『光音天』,安住在滅盡定中,出定、入定,隨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諸佛法,度眾生,而有無限善巧方便,遠大的修行目標,即將到達,所以叫做『遠行地』。而這遍淨」已是進入八地的菩薩,也就是『不動地』。因為功德任運增進,煩惱不再現行,不為名利所動,也不為境風所誘,只有大願度生,所以叫做『不動地』。生此天者,受樂遍滿,故稱遍淨。「淨」,清淨最樂,尤其是「遍淨」。二禪還有喜樂,到三禪『喜樂』的『念』都沒有,不過,『真』的喜樂現前,所以身心清淨,身心清淨當然環境就清淨。這一句復有無量遍淨天王」,告訴我們這一類的天王,也是無量無邊的。所謂:

1)、『清淨名稱天王』。

 

「清淨」,一如金剛經說的「離一切相」,心經上也說:「照見五蘊皆空」,可見三禪天的特質,在於『清淨』修得很有成就,所以能夠普遍的得到一切有情大眾的『稱』讚。也就是說這一層天界的天人,都修得無比的清淨,否則無法契入此「三禪天」。我們修行有無量無邊的法門,證得『覺』,而『覺』是因為有八正道為基礎,以六度萬行為起點,走「正門」,就是觀心,看起心動念與佛陀所教導的法,有否偏離,才能『正』,無私心,無五蘊假身的情緒與思惟,這才是『淨』。從這『覺、正、淨』三門,就契入一真,也就是成佛證果了。經文上的讚頌:「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得了達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這裡加了一個『慧』,特別彰顯三禪遍淨天王」之作用――『慧』;所得的是『了達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了」是明瞭,「達」是通達,而這句『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清涼大師註解說:「即寂普現,名為方便。說即是道,由說入佛解脫海故。」諸佛如來,以及證得法身大士的菩薩,之所以能夠「普現」,一如《普門品》上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能現什麼身」,這就是善巧方便。而能隨類現身,神通變化,正如普賢三眛品說的在於『定』,有定才有『淨』,『定』,最重要的是上一回所說的「廣大」「喜樂」之「寂靜」,因而佛在經論上也經常提醒我們,禪定能夠發通。可見,「了知法性無礙者,普現十方無量剎;說佛境界不思議,令眾同歸解脫海。」這裡教導我們,面對一切人、事、物,看問題從『了知法性』,就能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樣度化眾生,才能無礙的隨類現身,神通變化,讓一切眾生,同歸解脫的大道,這就是『清淨名稱天王』。

2)、『最勝見天王』。

 

『見』,指的是『見性』,眾生以肉眼來看世間,總是以『相』來看,這是我愛的、那是我想要的,這是順受;那討厭、那可惡,那是逆受。而遍淨天的天人有五眼具足,所以心清淨,身清淨,『根本智』自然現前,因此身心清淨,六根聰利,一定的道理,如此的以清淨眼,來看世間就得「最勝見」。最近,天文學家藉著地球上的人造衛星,發現幾百億光年,那麼遠的星系,因為有了「人工」的天眼與慧眼,這就說明空間之大不可思議。隨著科學儀器的日新月異,人類的天文機器更進步,我們相信能夠觀察得距離一定更遠了,佛在這個經上說的「華藏世界品」說,華藏是大世界,一定可以的清楚看到。只要具足《華嚴經》上稱的十眼,十眼圓見,十耳圓聽,那虛空法界的真實相,當年佛陀所說出的,我們也能「如實」的看得清清楚楚,這才叫最勝見。不過「最勝見」,不是一個讚歎的話,也不要處處依賴機器,只要我們的修行,一如諸佛菩薩的功夫,自然見虛空法界,小到能見一微塵、一毛孔裡面,諸佛如來在其中轉大法輪;大至三千大千世界,都能拿到手上,一如當年拿的「芭樂」,怎能不看得明明白白。所以經文上說:「最勝見天王,得隨一切諸天眾所樂如光影普示現解脫門。」要解釋這些天文數學,或是物理學的質子、中子、粒子可能很多人都會睡著,因此在這遍淨天的天王,都懂得以最善巧方便的『聲光』、『影音』,隨類示現,讓十法界的眾生都能證得「解脫門」。例如去年宇宙大爆炸的實驗,為我們找出了宇宙最微細的『粒子』,竟然是『全知全能』,所以稱為「上帝粒子」,這就是『最勝見天王』。

3)、『寂靜德天王』。

 

「德」,指的是「修一切善,離一切相」有了體會、心得、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說的有了功夫,因此一般稱為『功德』,從德行中漸漸開發自我的潛能,這就是有了『德能』。修一切善,是從五戒十善,饒益一切眾生中而得;離一切相,則是離相離念,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方能證得。所以上一尊『最勝見天王』所證得的見,是『最勝見』,而這個德殊勝,因為不被五蘊身心所制約之身心,才是清淨,境界清淨,是寂靜之德。在六道凡夫中的三禪天,他們的心所得的是『寂靜德』。『寂靜德』幾乎是所有的修行人,都會追求的功夫、境界。儒家告訴我們修行「定、靜、安、慮、得」;道家的清靜經,教導我們:「常應常清靜」;佛教的般若心經:「照見五蘊皆空」,方能證得『自在』,也就是楞嚴經說的『首楞嚴大定』。可見,寂靜的範圍很廣,而且在修行人中是以寂靜為樂,以無為為安,安住在無為的寂靜之中。《楞嚴經》上,把『定』的淺深,分為九個等級,這是第三禪,也就是有了『寂靜』之『德能』,不過這才是九等級之三而已。經文上說:「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脫門」。我曾經閱讀過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寫的一本「有情有義」的書,該書介紹到星雲大師創辦普門中學時,添購了該校的『管樂器』教具,音 老師為了報答校長之恩,勤練該校的『樂隊』並且邀請校長到音樂教室聆聽音樂教學的成果。該樂隊演奏過後,問校長哪一首歌曲最好聽?校長說演奏完後沒有聲音時最好聽,這是『寂靜德』。而「普嚴淨一切佛境界」,更要發四弘誓願,隨類現身,教導一切眾生不被五蘊身心所『制約』,如是清淨,自然解脫自在,這就是『寂靜德天王』。

4)、『須彌音天王』。

 

「須彌」,代表的是妙高。「音」表的是佛法。意思是佛所說的法是「妙高」般的,無法以一般的音聲來相比,因為佛所說的法,能讓我們從世間的「名聞利養」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這「音」的作用,是叫我們從雜染的「五欲六塵」給予淨化,這就是「遍淨」的意思。須彌是四寶所成,寶,是清淨無染,可見佛法是要我們從「五濁惡世」中,有方法有次第的進入各種無雜染的、無有生死的『妙高』的領域,這就是『須彌音天王』的意思。所以經文上說:「須彌音天王,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清涼大師告訴我們要捨離喜樂,身、心「遍淨」之原故。而德號中,身、心「遍淨」,未為「廣大」,那是羅漢辟支佛的境界;而我們大乘菩薩要有『物、我』無二的心,行普饒「益」「世間」之行,這樣才是大定,方能稱為「廣大」。須彌音天王,有了三禪的境界,更要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如此善巧方便,以能遍淨之心,隨類示現,救度眾生,證得解脫門,這就是『須彌音天王』。

5)、『淨念眼天王』。

 

『淨念眼』,是從眼根上說,表示藉助眼根的法性――『見性』能見,最殊勝的『見』是見性。我們凡夫把「五蘊假身」的視覺神經,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這是『相』,這感覺的順逆現象,是「眼識」,也就是把我能能見的見性,轉變成眼識。我們有了『須彌音天王』的妙高智慧,一覺悟了,就會運用見性見,這就會會通一切,一切即一,了無障礙。迷失了自性,以「肉眼」凡夫之見,處處都落入現象,這就是眼識見。眼識見,它的現象有分別執著;見性見,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是識,離分別執著是性。性是真的,識是妄的;識是妄心,性是真心。真心就是以『根本智』起用,這才能清淨,見到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也就是『諸法實相』現前,一如《心經》上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那就是見到實相。『諸法實相』一如陽光,一如空氣,自自然然的遍一切處,而我們為什麼見不到這「空中妙有」,一切法是空寂,因為我們是習慣於用眼識之所見,更是執著於這肉眼所見的『相』,還妄想、分別、執著來見,可見,五蘊假身的眼根不清淨,造成花花世界,煩惱不已。眼根一清淨,六根都清淨,所以我們要修「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樣才是『淨念眼』。『念』,我們說過一念三細,念頭才起就立刻覺知,不落「業相」、「能見相」、「境界相」,這一念不生,才叫淨念;就如同呼吸,離呼吸之相,不是不呼吸,而是自然的呼吸,所以有一個『念』頭生起來,就不淨,這就是清淨眼。可見得,有念、無念不二,才叫真正的淨念。金剛經上說『無住,生心』,「有住即是非住」,有念是一邊,無念也是一邊,有念是有邊,無念是空邊,空有二邊不住,這叫中道義。如此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念不生。所以經文上說:「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眾生行解脫門。」也就是教導我們,一則自身的修持要不落二邊,時時刻刻覺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教導眾生眼根必須如此的『無住』,其餘的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如是,這才叫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並生起『菩薩心』,這就是『淨念眼天王』。

6)、『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

 

「光照」,就是以智慧來流通教法,誨不厭教不倦的教化眾生。光,指的是我們的智慧光。「智慧」,是從根本智而來,「根本智」是『修一切善,離一切相』而證得的『三眛』,所以有「智慧光」,就有威德,也就是自然流露出德行光;離相離念,就證得解脫,解脫的方是就是『神通』,就有神通之光,也是善巧方便之『光』;『照』是利益眾生,一如陽光照耀大地,所以說以種種善巧、方便,令一切眾生開悟,這就是光照。「可愛樂最勝」,是指大乘佛法,在成佛之道上,那是比起小乘法來說,大乘法的「轉煩惱成菩提」,不停留在「伏忍上」,而是一步一步的提升,可以信忍、順忍,到無生法忍,寂滅忍,所以可愛樂,活活潑潑的,所以是佛法上最殊勝的法門。我們依照《華嚴經》的教導來修學,又能夠全心全力地將這部經來推廣,廣泛的介紹給一切大眾,令一切眾生見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接觸到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這就是「最勝樂光照」。經文上說:「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解脫門。」也就是說「最勝樂光照」,以平等的心,示現種種『陀羅尼』的神通方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的實施教學,讓所有各類眾生,證得解脫。想想看我們修行已有一段時間,有否做到最勝光照?我們在眾生中,有沒有做到一個可愛樂的象徵?諸佛如來的聖像,眾生一看到立刻生歡喜心,而我們呢?所以從現在起一定要認真努力修行,關懷一切眾生的心,愛護一切眾生的心,幫助一切眾生的心,孝順一切眾生的心,尊敬一切眾生的心,這樣就能如「最勝樂光照天王」,真心愛護一切眾生,真心能感,萬物能應。一如愛花,花開得特別美,愛周遭的家人、親友,到一切有情眾生;並以身作則,努力教導,真誠到極處,一定得到情與無情的眾生的愛護,這就是『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

7)、『世間自在主天王』。

 

『世間』,在佛法裡面說有三種。「有情世間」、「器世間」以及「智正覺世間」。前兩種世間,就是我們現在人說的動物、植物,還有器世間的器物、礦物,在佛法的分類上,有情世間就是動物,有感情的;無情世間就是沒有感情的,植物跟礦物,這是最粗淺的分類法。其實植物中也有感情,也有沒感情的,動物中例如病毒等,並沒有感情,所以嚴格的區分是很難分辨,只能夠從顯著的方面來區別而已。比較特殊的是在佛法上的區分,除了這兩種世間之外,還有一種叫「智正覺世間」。所謂「智正覺世間」,智慧、正覺指的是為十法界中的四聖法界。這「智正覺世間」在佛法裡稱之為法身大士,所謂法身大士,一定是明心見性,已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也就是說證一分法身,這時這個人得『自在』了。禪宗所謂見性成佛,這個佛雖不是圓滿佛,也獲得自在。而天王在此地給我們示現,這是色界第三禪的遍淨天,前面說過心清淨、身清淨、環境清淨,可以得自在,這是六道裡面的自在。而實際上,這並不是圓滿究竟的自在,比較起來,這是六道中的分證自在。心愈清淨,就愈自在,所以佛告訴我們,心是一切法的主宰,心是能變,境界是所變,心淨則佛土淨,諸佛國土清淨、莊嚴,都是從清淨心中流露、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想得自在,一定要修清淨心,《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菩薩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行布施,就得受用自在。所以經文上說:「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眾生值佛生信藏解脫門。」這遍淨天的信心清淨,只要如理如法修行,教化眾生「修一切善,離一切相」,這八識含藏,就可以從業種識,轉為金剛種識,淨化為『如來種識』,這就是『世間自在主天王』。

 

8)、『光燄自在天王』。

 

『光燄』,指的是是智慧,但有個「燄」字,就是可以燒掉煩惱,轉化成光明。所以『光燄』,可以分開來來說,『光』是根本智;『燄』是後得智,強調的是轉煩惱成菩提。『自在』兩個字,我們已經說過多次,一如心經上說的:「照見五蘊皆空」,清淨心現前,這就證得『自在』。「自在」,有「觀境自在」以及「作用自在」。「觀境自在」是離一切相,得清淨心,所以不再被五蘊假身之情緒以及思惟所「制約」;這時,本著良知良能的佛性,一起用,就是「作用自在」,所以因行是以清淨心修法布施,智慧自在。這智慧自在的相,就像如來果地上說的四無礙現前,擁有「無礙辯才」,這就是「光燄自在」。經文上說:「光燄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眾生聞法信喜而出離解脫門。」也就是「光燄自在天王」能「觀境自在」演說妙法,觀眾生根基,隨類示現,教化眾生,讓一切眾生生起信心,並生喜悅心,如是「作用自在」,這就是『光燄自在天王』。

9)、『樂思惟法變化天王』。

 

『樂』,是愛好、喜愛。『思惟』,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的,為什麼?您願意不斷的去探詢、思考、觀察,這就是思惟。『法』指的是一切法,指的是世出世間的一切法,但我們是佛教的行者,所以此處的重點指的是佛所說的法。『變化』,指的是『緣起法』,因緣生,因緣滅,以及不生不滅的『自性』,牛頓說「萬有引力」,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陰陽理論,在在說明了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變化』之甚深道理。如果我們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也能幫助我們,增長「四弘誓願」的願心。的確的,心想是能生,萬法是所生。法相唯識家說的好,所生的是相,屬於緣起的,是假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內心就不會目前的境界所轉動,把所有的煩惱,因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自然『調伏』,也因而唯識宗主張萬法「唯識」,這是相當有道理。識,就是思惟,看見所有相應的事事物物會去了別、探詢、思考、仔細去觀察,這就是『思惟』。仔細探究,果然發現世間諸法,是假的,緣生緣滅的虛幻不實現象,但能生的識,是真的,所以萬法唯識。明白這個道理,就會常常思惟善法,一發現心念有惡的因,有了惡法,立刻斷惡修善,從心地上把境界轉變過來,所有一切的惡念都轉變成善念,惡念消除了。修行沒有惡念,身口不會造惡;這還是粗淺容易懂得道理,身口的造作是意在那裡指揮、在那裡做主,所以意清淨了,語業、身業都清淨這也容易,但要憶佛、念佛,當來必定成佛就深了。經文上說:「樂思惟法變化天王,得入一切菩薩調伏行,如虛空無邊無盡解脫門。」也就是樂思惟法變化天王,行六度萬行,並且教導我們善思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內心的煩惱立刻轉煩惱成菩提,當然「修一切善,離一切相」的法門無量無邊,解脫自在的法門,也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就是『樂思惟法變化天王』,所教導我們的『無量無邊』的解脫法門。

10)、『變化幢天王』。

 

『樂思惟法變化天王』教導我們的是從『能變』的角度,而現在的『變化幢天王』要教導我們的是從『所變』的『相』來說,眼前的變化境界現前,所有一切境界,都立刻起變化的,這就是『緣生法』。『幢』,是非常明顯,例如眼睛看的『相』很清楚,耳朵聽得的音聲很清楚,……這是「幢」的高顯之意。經文上說:「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剛剛說了,能變是真,所變是緣生法,是虛妄相,所以依報的環境,隨著正報轉,如此行六度萬行,面對任何境界自然調伏。想想看,我們現前的境界(依報),要曉得這依報環境的變化動力是來自自己的心識(正報),佛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說沒有別人為我們變化境界來給我們的,是自作自受。如果有諸佛菩薩變化境界,來給我們享受,那是迷信,那是神道思想。佛告訴我們,我們修行是要透過三大阿僧祇劫來修行的,因為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既然了然『依報隨著正報轉』,那依報的環境隨著眾生的造作,自然是千差萬別,所以有六道、十法界等等的差別。所以『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這個『觀』是無念,來自於般若智慧的起用,眾生有感,了知眾生無量煩惱之因緣果報,以平等心,普予救濟,拔眾生之苦,這就是『大悲行』,「大悲行」是來自於根本智的起用,所以隨著眾生不同的根機,善巧方便的教導他們「照見五蘊皆空」,使得原成熟的眾生都得解脫,這就是『變化幢天王』。

11)、『星宿音妙莊嚴天王』。

 

『音』,是音聲,在我們生活的娑婆世界中,耳根最利,所以父母教導兒子、老師教導學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很習慣的用『說』的『音聲』來表達;當然,佛陀當年說法,也是以『一音』來教化十法界的眾生。『星宿』,表光明,表一如天上的繁星般的眾多,無量無邊,也就是佛教導眾生的音聲,句句都是智慧,一如天上的繁星帶給眾生光明。娑婆世界的光明,有來自於太陽的光與熱,這是相當於我們的「根本智」,有來自於月亮反應陽光的「後得智」,以及其無量無邊的銀河系的繁星,各自在不同的角度與高度所反射出來的光芒,所以『星宿』,在智慧中代表『權智』。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也要在各自在不同的『角色扮演』,隨其應有的角度與高度,拿捏『分際』,這就是作用自在的智慧,也就是『星宿』的意思。『星宿音』的「音」,代表的是遍淨天的天王隨機說法,在不同的情境領域都能恆順眾生,隨機說法,恰到好處,這叫「星宿音」。『妙莊嚴』三個字,指的是這個音聲,能令一切眾生斷惡修善,能令一切眾生覺悟,能令一切眾生回頭,這就是莊嚴,所謂是妙莊嚴。經文上說:「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三輪攝化解脫門。」也就是『星宿音妙莊嚴天王』能得無漏智慧,教化眾生的能力,可以善巧的以音聲、或是舉手投足間,示現各種『智慧』神通的妙用,契機契理的方便。一如佛法常說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有效的幫助眾生、攝化眾生,達到三輪體空,證得圓滿的解脫,這就是『星宿音妙莊嚴天王』。

(二)、其數無量: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遍淨」表的是八地的菩薩,也就是『不動地』。清涼大師說此「天」已經捨離喜樂,身、心「遍淨」,所以能夠如如不動。而這些天王特別著重的都是清淨與智慧,所以德號中,表的是身、心都「遍淨」,但這遍淨,不是自我的身心而已,乃是物、我無二,普「益」「世間」,這也就是進入「共同一法身」,這才稱為「廣大」。這一句復有無量遍淨天王」,告訴我們這一類的天王,也是無量無邊的。

(三)、讚嘆其德:

 

悉已安住廣大法門。於諸世間勤作利益。

 

『悉已』這兩個字,是泛指所有的遍淨天王,十方諸佛剎土的遍淨天王,無量無邊。在佛法中說遍淨天是三禪,三禪是屬於中千世界的天頂。佛告訴我們說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也就是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天頂只有一個四禪天,所以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個四禪天,三禪天就有一千個,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所以遍淨天就有一千個。可見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遍淨天王就有一千個,世界無量無邊,所以遍淨天王也就無量無邊。他們都是『安住廣大法門』,此地的「廣大法門」是指華藏世界,指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那真的是廣大法門,他們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示現的。這些天王都是住在這個華嚴大法中,『於諸世間勤作利益』。清涼大師在註解中說「身心遍淨,未為廣大」,必須是「物我無二」,我是自己,物是一切眾生,大家共同一法身,所以十法界的一切眾生跟我是一不是二,然後發心「普益世間」,這才叫「廣大」。

五、結語:

 

遍淨天王代表的是三禪,剛剛說了十方諸佛剎土,都有遍淨天王,可見是無量無邊。其實,我們修行禪定的功夫,是否達到遍淨天,可以自我檢驗具足清淨名稱天王?有否五眼具足,看一切人事物都具有最勝見的功夫,隨類現身,教導一切眾生不被五蘊身心的思惟與情緒所困,習慣的想法、看法所『制約』,如是的清淨,這就是自然解脫自在的『寂靜德』。對於妙高的佛法,有方法、有次第的教導眾生,進入各種無雜染的、無有生死的『解脫』境界?有了『須彌音天王』的妙高智慧,一覺悟了,能否善用『見性』見,這就會『會通』一切,一切即一,了無障礙,這才是淨念眼。以平等的心,示現種種『陀羅尼』的神通方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的以各種善巧實施教學,讓所有各類眾生,證得解脫,這就是可愛樂最勝光照了。如此的如理如法修行,教化眾生,都能「修一切善,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