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略說孟子第六十八講

發布日期 : 2022-06-06 16:27:41

            略說孟子第六十八講


一、原文:
告子章句上(二):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說:「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告子章句上(三):
    告子曰:「生之謂性。」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告子章句上(四):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與?」
 
二、背景說明以及字詞義註釋:
  湍水:水勢很急的樣子。
  決諸:決,疏導。諸,做「於」解。
  信:誠,即「真的」。
  搏而躍之:搏,擊打。躍,跳起。
  顙:音ㄙㄤˇ,額頭、前額。
  激:水勢被阻濺出。
 
   生之謂性:根據朱注:「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覺運動者而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云:「性之名非生與!如其生之自然之質,謂之性。性者質也。」孟子新解說:「生之謂性,是謂凡有生命的,皆有此性。」這樣大家可能還不清楚,簡單的說來自先天之自然本質,即謂之性。
  白之謂白與:朱注:「猶言凡物之白者,同謂之白,更無差別也。」
  然:不錯。按清翟灝四書考異引司馬公疑孟曰:「孟子言白羽之白云云,告子當應之曰『色則同也,性則殊矣。』羽性輕,雪性弱,玉性堅,而告子亦然之,此所以來犬、牛、人之難(問難)也。」
 
  食色性也:食是飲食,色是女色。朱注:「人之甘食悅色者,人之性也。」
  彼長而我長之:長音漲,年紀長者。長之,尊其長。
  非有長於我:非我心中感覺彼為年長者。
  亦於白馬之白也:趙注以「異於白」三字為一句,言長與白不同。朱注則謂:「張氏曰:『上異於二字疑衍。』李氏曰:『或有闕文焉。』」清孔廣森經學則斷「異」字為一句,曰:「先斷之曰異,而後由其所以異之處,正同他章每先曰否,而次詳其所以否之實也。」孔說為是,從之。
  長馬之長:謂尊重馬的老者。
  耆秦人之炙:耆與嗜同,炙是烤肉。
 
三、簡要翻譯:
    告子說:「人性如同湍急的流水,引它向東方,就往東流;引它向西方,就往西流。所以人性是不分善、與不善,就如同水性之不分東西一樣。」孟子說:「水性誠然沒有東西的分別;但也沒有上下的分別嗎?人性的向善,就如同水性的向下;人性沒有不向善的,水性也沒有不向下流的。譬如這水,用手拍擊它,使它濺起來,可以高過額頭;阻塞它,使它逆流,可使它往山上流,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這應該是外力的迫使,才這樣的啊;一個人的可以使他變成不善,其情形也就像這個樣子的。」
 
   告子說:「凡是有生命的,都有這個性。」孟子說:「凡是有生命的都有這個性,是否像凡是白色的物體,都叫做白呢?」告子說:「是的。」孟子說:「這白色羽毛的白,就像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像白玉的白嗎?」告子說:「是的。」孟子說:「照這樣說,那麼犬的性,就像牛的性;牛的性就像人的性,犬、牛和人都有知覺運動,性豈不是沒有分別了嗎?」
 
   告子說:「愛好美味和女色,是人的本性。所以仁愛的心,是從『內心』發出來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事物的義理,是從『外面』來的,不是從內心發出的。」孟子說:「為什麼說仁愛的心是發自心裡,而事物的義理是來自外面的呢?」告子說:「譬如說『義』是以『敬長』為宜,他的年紀比我大,我就以他為長,不是在我內心中『先有尊他』為『長』的意念;就好像他的顏色白,我就以為他為白,因為他的白,是外面的,所以說『義』是從外面來的。」
 
   孟子說:「長和白是不同。白馬的白,固然和那白人的白一樣;但是,不知道尊重年老的馬,和尊重年紀大的人,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兩樣呢?而且究竟應該說他的年長是義呢?還是我心中以他為長而恭敬他是義呢?」告子說:「我自己的兄弟就愛他,是秦人的兄弟,我就不愛他;可見這完全是以我內心的喜愛為主的啊;所以叫做『內』。至於尊敬楚人的長輩,也尊敬我自己的長輩,是以對方的年長為主而尊敬的;所以叫做『外』。」孟子說:「一般人喜歡吃秦人薰的肉,也喜歡吃自己所薰的肉,對於喜歡吃的食物,都是一樣的;照你的說法,吃東西的喜好,跟對長輩的尊敬,情形是相同的,那喜歡吃薰的肉,也是來自外面的嗎?」
 
四、結語:
    本章是強調人性本善,順之而無不善,本無惡。但是,一旦受到外力的強力干擾,遂造成扭曲了本性,一如水有時受到強力壓打,亦會向上逆流,水的向上流,非水的自然,人的為惡,當然非人的本性。物雖有性,性各殊異,惟人之性,與善俱生。告子作為人的生命自然現象為性,這是不對的。所以孟子則以內在於人的仁義性、道德性為性,二者所言之性的層次並不同,所以孟子指出「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這就是從現象來看,怎麼是『性』?而第四章尤為精彩,的確的,事雖在外,但行其事,皆發於中,這就說明了仁義是由內發的,來解告子之惑,相當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