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孟子第六十三講
一、原文:
萬章章句下(二):
北宮錡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軻也,嘗聞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大國地方百里;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次國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小國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祿,卿祿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下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
萬章章句下(三):
萬章問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孟獻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之,無獻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為然也,雖小國之君亦有之。費惠公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顏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非惟小國之君為然也,雖大國之君亦有之。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然終於此而已矣。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二、背景說明以及字詞義註釋:
北宮錡:北宮,複姓,錡(音ㄑ|ˊ,本為一種盛物的器具,底有三足。)這裡是人名。戰國衛人。
周室……如之何:周室,周朝王室,即朝廷。班即列,謂所列等級。爵是爵位,如王封的公、侯、伯、子、男等。祿即薪俸。言周室班列爵祿等謂何?
惡其害己:惡音務,討厭。朱注:「當時諸侯兼并僭竊,故惡周制訪害己之所為也。」
去其籍:將周所定爵祿等的典籍均廢去,而各行其是。
軻:孟子自稱其名。
凡五等:凡,猶言「總計」,五等謂五等爵祿。孫奭疏:「孟子所言,周制;王制(禮篇名)所言,夏、商之制也。」按王制云:「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君一位……凡六等:君指諸侯。卿、大夫、士,均官名。按此指諸侯國所分爵祿等級。
地方:地,土地。方,四方,指土地的面積。
不能:猶言不足。
附庸:謂附屬於諸侯的小國。朱注:「小國之地,不足五十里者,不能自達於天子,因大國以姓名通,謂之附庸,若春秋邾儀父之類也。」
視:比。
元士:官名,即天子的上士。按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君十卿祿:諸侯的俸祿,有卿的十倍。
庶人在官者:庶人在官府任屬吏徒役者,因其未封爵,故言庶人,猶如今天政府的雇員之類。
一夫畝:一夫,一成年人。百畝,由政府授其地百畝耕之,此言井田法。
糞:指肥料,即施肥治田。
上農夫食九人:朱注:「糞多而力勤者為上農,其收可供九人。」上農夫,即收入最多的農夫。食,以糧食供養人。
敢問友:敢問,與人對語,也就是冒昧的請問。友,在這裡當動詞用,即結交朋友之道。
挾長:挾(音 ㄒ|ㄝˊ,倚仗、倚持。長,年紀大。
不挾貴:趙注:「謂不挾持自己之貴。」
不挾兄弟:趙注:「謂不挾持兄弟之貴。」江永羣經補義:「兄弟即婚姻,如張載與程顥、程頤為中表兄弟之類也。」
孟獻子:即春秋魯國賢大夫仲孫蔑。按:仲孫又姓孟孫,或單姓孟。
百乘之家:按梁惠王趙注:「百乘之家,謂大國之卿,食采邑,有兵車百乘之賦者也。」
樂正裘牧仲:均魯人。樂正裘又作樂正求。牧仲亦作牧中。
費惠公:朱注:「費音必。惠公,費邑之君也。」按費乃春秋魯桓公幼子季友的封邑。
師:尊崇。
顏般:或作顏敢。朱注:「般音班。」
王順長息:王順,或作王慎。長息,公明高學生。
晉平公之於亥唐:晉平公,春秋晉君,名彪,文公玄孫。亥唐,晉賢人。高士傳:『晉平公時,朝多賢臣,唐獨不官,隱居窮巷。平公聞其賢,致禮與相見。』按朱注:「『平公』『王公(下文)』下諸本多無『之』字,疑闕文也。」
入云則入:云是說話。亥唐說入,平公則入,言尊敬已極。下二句解仿此。
疏食菜羹:疏食,粗飯。菜羹,以蔬菜做的羹湯。
不敢不飽:朱注:「敬賢者之命也。」
弗與共……天祿也:弗,朱注:「位曰天位,職曰天職,祿曰天祿。言天所以待賢人,使治天民,非人君所得專者也。」
舜尚見帝:朱注:「尚,上也;舜上而見於帝堯也。」
帝館甥於貳室:朱注:「館,舍也。禮:『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貳室,副宮也。堯舍舜於副宮,而就饗其食。」
亦饗……賓主:饗是設大宴招待賓客。迭,輪流更替。趙注:「堯亦就饗舜之所設,更迭為賓主。」
用:猶「以」,下同。
貴貴:敬重上位的人。
尊賢:敬重下位的人。
三、簡要翻譯:
北宮錡問孟子說:「周朝排列爵位、俸祿的規定,是怎樣?」孟子說:「詳細的規定不能得知。當時,諸侯厭惡周制,妨害本身的所為,就將那些典籍全都毀除了。不過,我曾聽到過它的大略;爵位的制度,通行天下的:天子,是第一個級位;公,一個級位;侯,一個級位;伯,一個級位;子、男,同一個級位,共五等。若分治各國:君,是一個級位;卿,一個級位;大夫,一個級位;上士,一個級位;中士,一個級位;下士,一個級位,共六等。田祿的制度:天子畿內地方一千里;公、侯,都是一百里;伯是七十里;子、男,是五十里,共四等。沒有五十里的,不能直接朝見、進貢於天子,只能附屬在鄰近的大國,由諸侯代為傳達,叫做附庸。天子的六卿,從畿內受地比照諸侯(一百里),大夫受地比照伯(七十里),上士受地比照子、男(五十里)。大國的土地一百里,國君十倍於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比大夫多四倍,大夫比上士多一倍,上士比中士多一倍,中士比下士多一倍,下士和平民在政府機關辦事的,受一樣的俸祿,這樣的俸祿是可以抵得上他耕田的收入。次一等的國家,地方七十里,國君十倍於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比大夫多四倍,大夫比上士多一倍,上士比中士多一倍,中士比下士多一倍,下士和平民在政府機關辦事的雇員,一樣的俸祿,這種俸祿,也可以抵得上他耕田的收入。小國地方五十里,國君十倍於卿的俸祿,卿的俸祿比大夫多二倍,大夫比上士多一倍,上士比中士多一倍,中士比下士多一倍,下士和平民在政府機關任職的,一樣的俸祿,這種俸祿,也可以抵得上他耕田的收入。種田人所得的,一個有家室的人,受地百畝,這一百畝施肥耕種,肥料多,用力勤的農夫其收入能供養九人,比上等稍低一等的能供養八人,中等的能供養七人,中次一等的能供養六人;下等的也能供養五人,平民在政府機關做事的雇員,他的俸祿,也是比照這個標準來給予的。」
萬章問孟子說:「請問交友的道理,應該要秉持如何的原則?」孟子說:「不要自持年長,不要自持地位高,不要自持兄弟的權勢去結交朋友。結交朋友是結交他的德行,所以不可以有所自持的。魯國的孟獻子,是家有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他交了五個朋友:一個是樂正裘,一個是牧仲,其餘三人,我忘記了。孟獻子和這五個人交友在於道義;彼此都不計較自己的身份。這五人沒有視獻子是大夫之家的想法,假使這五人有視獻子是大夫之家的想法,那麼獻子也許就不會和他們交朋友了。不但大夫之家是這樣,就是小國的國君,也有這樣的。費惠公說:『我對於子思,用師禮尊重他,我對於顏般,用朋友之禮敬愛他;至於王順和長息兩人,就當作是自己的子弟來禮事我,為我所使。』不但如此,小國的國君是這樣,就是大國的國君,也有這樣的。晉平公對於亥唐,當平公去見他的時候,亥唐說進來,才進來,說坐下,才坐下,叫他吃飯,他才吃飯;雖是粗飯菜湯,沒有不吃飽的;為了表示敬重賢者,也不敢不吃飽啊!但也不過如此就是了,並沒有和他共享爵位,沒有給他官職做,也沒有給他俸祿:這是用士人的態度,來尊賢,而不是用王公的身份來尊賢的。舜上朝去見堯帝,堯帝便請這個女婿,住在副宮裡,有時也到舜那裡去吃飯,互相輪流著做賓主,這是天子結交平民。在下位的人,恭敬在上位的人,叫做貴重尊貴。在上位的人,禮敬在下位的人,叫做尊敬賢人;貴重尊貴之人和禮敬賢人的人,其交友之道都是一樣的。」
四、結語:
本章談到古之聖賢,制定天子以致於庶人的俸祿,都有一定的考量因素。由於身在亂世,諸侯強凌弱,大併小,或僭稱王,很多周代的典章制度,均被諸侯所滅絕,故孟子回答北宮錡,只能得其概略;封建制度的設置,無非以上臨下,以下奉上,而後上下有序,天下國家可以治理;至於俸祿多少,均以官階大小區分。農夫則依其勤惰而得多寡;勤者家用自然充裕,惰者必然困苦。孟子略記言其大綱,以答北宮子之問,也成為我們瞭解封建時代「俸祿」的梗概。
良師益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友義可兼師友,所以交友之道,在於以德義相感召。人慕其德義而友之,以求進德輔仁,必虛懷禮敬,然後得益。凡挾貴以待人者,必不能虛己致敬,所以交友之道,必超乎勢利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