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孟子第二十一講
一、原文:
公孫丑章句上(七):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二、背景說明及字詞解釋:
矢人:矢,即是指箭。矢人,造箭的人。
函人:函,是甲,即古時「披甲」的軍裝。函人,即製披甲的工人。
巫匠:巫,是降神驅病的巫醫、巫師等利人的行業者。匠,是製作棺槨的工人。
里仁……焉得智這句:焉,疑問詞,「豈」的意思。
夫:音扶,語首助詞。
天之尊爵:上天予人的尊貴之爵位。朱注:「仁義禮智,皆天所與之,良貴;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統四者。所謂元者,善之長也,故曰尊爵。」
人之安宅:人可以安居的住宅。朱注:「仁在人,則為本心全體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無人欲陷溺之危,人當常在其中,而不可須臾離者也;故曰安宅。」
禦:阻止。
人役:為人所役使的人。
由:通猶字,如。
中:射中目標。
三、簡要翻譯:
孟子說了:「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盔甲的人仁厚嗎?造箭的人,只怕他的箭不銳利,不能傷人;造盔甲的工匠,只怕他的盔甲不堅固,不能保護人。幫人降神驅病的巫醫,和製作棺材的工匠也是如此。所以,在選擇技術職業的時候,不能不慎重啊!孔子說:『居處,以有仁厚的風俗為美;選擇居處,而不住在風俗仁厚的地方,怎麼能算得上明智呢?』因為仁是上天給予人最尊貴的爵位,是人們最安全的居處;所以沒有人阻止,而自願處於不仁的,就是不智了。一個人既不仁、不智,又無禮、無義,就只好做人家的僕役了。既做了僕役,又認為做僕役是可恥的,就好像造弓的人,恥於造弓,造箭的人,恥於造箭一樣!如果真認為這是可恥的,就不如去培養仁道。培養仁道的人,好像練習射箭一樣;射箭的人,必須先擺正自己的姿勢、視線、手力,然後發箭,發出去如果不能夠「射中靶心」,他不會去怨恨成績勝過自己的人,反而是回過來責求自己,尋找失敗的原因就是了。」
四、結語:
這一章是敘述選擇職業與擇鄰,是同樣的重要,必須謹慎,當以「行仁」為「標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是出自論語的里仁篇,強調「環境」的重要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影響人是多麼大,聖人之所以擇鄰處,一如孟母之所以要三遷,即是深深了知這個道理。
天之尊爵,來自才德兩全,本乎「仁義禮智」四端;而仁在人,則為本心全體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無人欲陷溺之危,人當常在其中,而不可須臾離也。可見,人要福、慧雙修;而「慈悲與智慧」皆是以「仁」字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