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旅
泰國華宗的年輕比丘一一聖球法師以及聖堪法師,三年前因為我的師父一一上仁下得長老的推介,來到台灣的南普陀佛學院唸書。三年來,南普陀佛學院的師長以及同學的教導與鼓勵,台灣很多老師的默默付出、以及很多寺廟道場之長老及其信眾的護持,終於學有成就,即將返回泰國華宗僧團,從事弘法利生的佛門事業。
泰國華宗的台灣護法會,在華嚴精舍住持一一上聖下村長老的領導下,特別率領聖球法師以及聖堪法師,以及還在福嚴佛學院唸書的聖烈師,並召集台灣護法會的老師、信眾共有三十七人組成「華嚴精舍活動道場」之感恩之旅,為期三天。一方面慶祝聖球法師以及聖堪法師的學有所成,另外的重點工作則是參訪國內道業興隆的寺院,供聖球法師以及聖堪法師未來弘法的參考。
第一天,從台北出發,首先是參訪新竹的智觀寺。智觀寺的住持大師父以及副住持二師父,都是當代佛教永遠的導師一一上印下順長老的首屆佛學院之學生。大師父、二師父的佛學造詣,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尤其大師父有感於台灣的佛教信眾,每天的早晚課誦,只有國語發音,每有標準的「母語」音調,因而這幾年他老人家以他「漢學」的基礎,以羅馬發音的方式,將本省佛門經常課誦的心經、地藏經……等台語版,給予出版。除了課誦本子,還加上CD,也附上小冊子的解說本,以帶動本省人用母語課誦佛經,功德真是無量。他老人家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更是讓人感動,例如在最近,他老人家還在趕工,正在譜定「妙法蓮華經」,讓大家深受感動。
下午,大夥兒沿著新中橫,一邊念佛,一邊參觀,不知不覺中,就到了「阿里山 」。「阿里山 」,對本省人來說,因為有很多新的「景點」之開發,好像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魅力,但對外國人、或是大陸客來說,他永遠代表著台灣。阿里山 的夜遊、日出、雲海,永不褪色;可惜對我以及校長師父等上了年紀的人,還是躲在房間內,看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比較實在。
第二天離開了「阿里山 」之後,做過了早課,就已經來到元亨寺 的「石桌道場」。擔任嘉義縣的佛教分會理事長以及華藏淨宗學會理事長一一上福下定法師,早已在路口等我們。我們在他老人家的帶領下,參觀了滿是「竹林」下的念佛道場,還有證在興建的新的大雄寶殿,心中充滿著歡喜。
今天的行程,我們有著一趟很特別的參訪旅程,那就是到嘉義的「玄龍寺」。這「玄龍寺」是當年上賢下頓老和尚「主持」安座儀式的。住持是一位在家的居士,他說當年他的姑媽還沒出家時,就在嘉義的一間道觀「學佛」,當時聽上賢下頓老和尚講經非常歡喜,因此皈依頓老和尚,還在頓老和尚的鼓勵下興建了這座寺院。這間「玄龍寺」的連外道路,只是一般的鄉間產業道路,非常狹窄,開著遊覽車的廖先生說,他從沒開過這樣大的「遊覽車」,走這麼「窄」的道路過,所以當車子既緊張、又驚險的,終於順利的走到馬路上時,全車上的人立刻自然的鼓起「熱烈的掌聲」,這是有身以來最驚險的路程。
來到「光德寺」,已經接近下午五點鐘了。但「光德寺」是台灣南部主要的叢林,更是當代佛教大師一一上淨下心長老所「住錫」的道場。我們一行人到達的時候,淨心長老正在主持學生「復講」的課程,當他看到年輕的聖球法師、聖堪法師以及聖烈法師時非常歡喜,還親自以他自己出家弘法的經驗,諄諄勉勵,期待他們成為佛門的龍象,為續佛慧命來努力。
離開了「光德寺」之後,我們住進了高雄市。同伴們有的拜訪親友,有的搭高雄捷運,有的去逛高雄愛河……享受南部人的夜晚。
第三天,我們沿著南二高的高速公路,回到台中先拜訪「佛恩寺」。「佛恩寺」的住持是上廣下熏老和尚,他老人家對於華宗的僧才,愛護有加。接著,就是回到「師公」一一上慧下坦老和尚的「賢頓紀念講堂」。華宗的大尊長一一上仁下得長老,非常慈悲,待人又非常客氣;有一次,慧坦老和尚前往泰國旅遊時,在一位住在泰國經商的俗家弟子之介紹下,拜見「華宗大尊長」。華宗大尊長很客氣的稱呼慧坦老和尚為「師父」,慧坦老和尚也很自然的跟人說,「仁得法師」是我的徒弟,所以儘管我們知道華宗大尊長一一上仁下得長老的「戒臘」,比慧坦老和尚還大,但我們也仍然順著他們老人家的稱呼,叫慧坦老和尚為「師公」了。不過慧坦老和尚身為賢頓老和尚的入室弟子,也深得頓老和尚的傳承功夫,在修行上,也有其獨到的地方,能親近「師父」他老人家,也是我們好幾世修來的福報。
轉眼間,三天的感恩之旅,真是「如露亦如電」,剎眼之間已是昨日的事了。在這世間,我們的色身,是因為有太多的人的努力,我們才能生活得自在;而我們的法身,又何嘗不是太多人的教導,才有今天一點點的心得。除了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眾生我們要感恩之外,不辭辛勞為我們照耀的太陽,默默提供空氣的大自然,也都是我們要感恩的的對象。
要感恩的,何其多!能說的,不能說的,真是無量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