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第二十八講---面對天災人禍,以慈悲智慧,自能圓滿化解 p378-394
一、前言:
上一星期,我們談到「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蒭僧」。 如此的「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還一心讀誦「藥師經」四十九遍,「然」七七「四十九」盞「燈」;並「造彼如來形像七軀」,於「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綵幡,長四十九搩手」。 這時還同時「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不管是放生鳥雀、魚蝦、爬蟲等類四十九種。 可以讓我們得到延長壽命,獲得健康的功德。我們不殺生,更要放生,這「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好了,我們繼續看底下:
二、『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穩: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カ,無病自在皆得增益』(p378)
我們常說,國家的「國」,首先,必須有人民,所以「口」字放中間;人民是生活在土地上,所以口字下面有「一」,古代這「一」,代表土地; 在「一」的上面一點,代表「上」,點在下面,那是下的意思。 既是國家,一定要有武力來保障人民的安全,這就是國防。 國防,也一定要有個範圍,這就是現在我們談的主權國家。 可見,國以民立,而民依國而存。國家,透過政府的運作,是人民的保障;人民,也是國家的根本;沒有人民,即沒有國家;沒有國家,人民就如同吉普賽人一般,處處受人侵凌。所以,我們任何人要安居樂業,必定要國家太平富強,因此我們早晚課誦,上報四重恩,其中之一即是「國恩」,祈求國家也要消災免難。
「若剎帝利灌頂王等」這句,「剎帝利」,我們都知道是印度的王族或武士階級,他們擁有武力,保護他們的人民。「灌頂王」,這是古印度的習俗,太子要登王位時,就會舉行一種隆重的灌頂禮。 這灌頂禮,是取東、南、西、北這四大海水,盛裝於淨瓶中,在舉行儀式時,將淨水澆灌在太子的頭頂,好像加冕禮,故稱為灌頂王。「剎帝利灌頂王等」指的是不管是既有的國王,或是剛加冕的新王。 這裡還有「等」字,也不能忽略,這等指的是分享著「王權」的所有達官顯宦,都算在裡頭,好像王妃、宰官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這整句,指的是剛剛說的「災難起時」。(p379)
也就是說「災難起時」,有底下的這些災難。所謂:第一是「人眾疾疫難」,「人民、群眾」流行「疾病、瘟疫」這災難。例如前一陣子的「SARS」,這一陣子的狂牛症、禽流感、登革熱等等;各位讀歷史,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黑死病,曾使歐洲國家,人人自危,全世界陷入恐慌,造成「 存在主義」的盛行。 第二種是「他國侵逼難」,這是被其「他」不講道義,不守國際公約,野蠻強暴的鄰國,所「侵」略和「逼」害,而引起的災「難」。 八國聯軍,日本侵華,這都是顯著的例子。第三是「自界叛逆難」,也就是說在「自己」的國「界」之內,發生土匪、流寇的「叛逆」的災難 ,黃巢、李闖,以及現在的中共,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種是「星宿變怪難」,天上的星宿,例如北斗七星,排列、出落,都有一定的度數,假若起了特殊變化,很可能預兆著國家的災難即將來臨。 第五種是「日月薄蝕難」,日月蝕,對我們現代的人說,知道這祗是一種自然的天文現象;但古代的人,尤其印度和中國,均視為日月蝕是人類災難的預兆,所以還要敲鑼打鼓的把「日月」救出來。 不過,現代的科學家也認為,天文現象的變化與人類的生活,確實有很密切的關係,由於「引力」的變化,可能會有風災、水災、旱災等等。 六是「非時風雨難」,也就是「季節」不應當吹風、下雨時,卻吹風下雨,以致釀成不可收拾的災害,例如地球過度開發,前幾天韓國、北京都有「三月雪」;而歐洲、澳洲卻洪水氾濫,這都是「非時風雨難」。(p380)
最後一項是「過時不雨難」,該下雨,不下雨,這就是旱災。 例如台灣這幾年,應當下雨的「春雨」、「梅雨」這季節,不下雨,以致於農作物苦旱,不得不休耕,而且處處鬧水荒,不得不限水。 以上這些災難,就是「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國家要有這現象,真的就危險了。
國家無災無難,經濟自然繁榮,盜賊、土匪也就會銷聲匿跡,人民的生命、財產,自然能獲得合理的保障,我們就過著安居樂業,幸福太平的生活。不然,外有惡鄰虎視眈眈,內有政黨惡鬥,不但人民的生活動盪不安,為了防範國外的侵略,在國防外交上,投下大量資金;還要防止盜賊,維護治安,把整個國家的資源消耗殆盡,其他的生產、教育等投資,自然減少。 因此,我們希望個人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平安、健全,就應為「國家」祈求平安,選賢與能,踴躍投票,讓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來領導這個國家,在這災難「多」起的關鍵時刻,將災難化為無形,這就是「藥師」法門。
「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這句,很重要。 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量大福大」,福報的大小端看您的心量有多少。 古代的帝王自認為自己是「天子」。他是「天」化身,是上天的「孩子」,代表上天來養育所有的子民,心量是如此的大,所以福報大,當然責任也重。統治百官的宰相,必須「宰相肚內能撐船」,能撐船的地方,是大湖、大江、大海。(p381)
「海能納百川,所以能成其大」,這百川,不管是鹹的,是淡的;是清潔的,還是骯髒的,都要平等的接納,然後予以淨化。 水太清,魚啊、蝦啊等水中的生物,無法存活;水太濁,「優氧化」了,甚或變成污濁的臭水,魚啊、蝦啊等水中的生物,更不能活, 所以河水一定要過濾整治,才能成為生命的活水。 同樣的,一位領導者,也必須能包容所有的「意見」。 好的意見,不好的意見,都有其道理;贊成的,不贊成的,也都有其角度。在這如同百川的意見洪流中,如何興利,存菁去蕪,將人民的意見,變成救亡圖存,進而繁榮社會,普潤一切有情的「轉輪聖王」之偉業。 否則,心量窄小,聽到與自己意見相同的,認為是同一國,稱讚自己的,才聽得進去,並認為這是應該的;遇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認為是在「唱衰」,遇到與自己不同理念的,就歸類為是在找碴。 這樣文武百官,只能揣摩「上意」,所有的「民意」只能「一言」,那真的是「獨夫」,哪能治國? 因此,遇到災難起時,彼「剎帝利灌頂王」等這些有權力的人,這個時候,一定要「下昭罪己」,趕緊懺悔,要收起「權力的傲慢」,趕緊「 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也就是說,看到一切有情生活在苦難中,要知道這是自己的過失,起慈悲心,也就是起這個念頭,有情的苦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所以我自己有義務,為他們「拔苦,予樂」,這就是起慈悲心。怎麼做呢?就是先「赦諸繫閉」。(p382)
「赦諸繫閉」的赦,指的是「赦免」在牢獄裡的「諸繫閉」。我們看關在牢籠中的犯人,種類很多。有政治的「良心犯」,我們稱為政治犯,也有作姦犯科的刑事犯,很多很多種類。 所以諸繫閉,指所有被「繫」縛囚「閉」的犯人。 好人被冤枉的,當然該立即釋放;情節不重而又肯改過自新的,當然也可以放;至於情節重大,被囚多年,或刑期已滿,都應釋放,給予自由,好讓他們得與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團圓過活,重新做人。自古以來,每有「大赦」,就是希望透過「起慈悲心」,讓國法減輕,代以道德的政治,來領導民心向善,使人人彼此容忍,和諧相處,大家同具同情心,化戾氣為祥和。
「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句,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民族,若不幸遭逢上述的災難,是人民的「共業」所感,天的降災,那是人與人之間,心不平、氣不和,以及缺乏同情心所致。所以剛剛說,要先由國家的領導人生起慈悲心,為民表率,這是從人事改善的第一步。接著就是仰仗佛力的加持,所謂「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也就是「依」前面救脫菩薩所教導我們的種種「供養之法」,至心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各位如果還不太清楚,可以參考上星期的講義。
「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穩」這句,是說,「由此善根」,各位很清楚的 ,是要有這兩方面的功德,結合在一起,才有力量。一方面領導的人先由本身做起,起慈悲心,先舉行大赦,好讓全國的百姓,人人起慈悲心;另外一方面,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以「彼如來本願力故」的加持。 也就是全國上下,大家都具有慈悲的「善根」,加上「彼」藥師「如來本願力」的加被,便可「令其國界」,所有災難,「即得」解除,人民「 安隱」自在。「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感得的果報,是底下的幾種現象。(p383)
首先是「風雨順時,穀稼成熟」:該吹風的時候就吹風,應下雨即下雨,而且風應該要多大,就吹多大,而不能亂吹颱風;雨該下多少就下多少,不可以有水災,也不能有旱災,這才是「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的農作物,諸如稻米等「五穀」雜糧,這些農「稼」物,都「五穀豐登」,家家非常豐足。 接著是「一切有情無病歡樂」:社會上所有的人民,包括養的家禽家畜等「一切有情」,全部是身體健康,「無病歡樂」,指的是人人生活得十分歡喜,家家生活快樂。 同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也就是在那個「國」界內,也絕沒有「暴惡」的「藥叉等神」,作怪「惱」 害「有情」。「藥叉」,有時譯成「夜叉」,另外還有的譯成「閱叉」。 意思是能噉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秘密等。 一般說來,「藥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勇健、捷疾、又看不到的鬼神。「無有暴惡藥叉等神」,也就是說沒有那「暴、惡」的。暴,指的是脾氣壞;惡,指的是心地不善良,所以不會「惱有情者」。我們中國人常說「母夜叉」,「母夜叉」通常長得很美,任何男人看到,都沒辦法不被他們的美色所誘惑。 不過,夜叉,速度快,很善變,一旦不能如他們所想的,或者是拒絕他們的要求,他們立刻翻臉,甚至於立刻吃掉他們,這是屬於「暴惡藥叉等神」。 事實上,之所以有「暴惡藥叉等神」,那也是人自己感召的,如果起慈悲心,心存善念,那「暴惡」立刻被慈悲取代,這時「一切惡相,皆悉隱沒 」了。 ( p384)
所以「一切惡相,皆悉隱沒」這句,指的是縱有「藥叉」,那也是衛護人民的善神,我們生活在這祥和的社會中,「一切」不吉祥的「惡相 」,好像剛剛說的外國侵凌,國界內的颱風、地震、水災等等這些災難的預兆,也自然「皆悉隱沒」了。人民所過的,是人人有愛心,個個過著平安、富足、祥和等安寧康樂,豐裕富足的生活。「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這句是說,這些有權力領導人民的「剎帝利、灌頂王等」,也因人民生活安定,國家昇平,不再憂患、操心,因此「壽命」增加,「色力」充沛,身心「無病」,「自在」快樂,全國上下 「皆得增益」。「壽命」,指的是這一段的生命;「色力」指的是色身的力量,簡單的說就是體力---體力好,身心「無病」,當然「自在」。國家在這樣具備慈悲心,有智慧的領導者之經營下,當然欣欣向榮,所以說「皆得增益」。
三、『阿難!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p385)
「阿難!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這句話是除了國王之外,跟國王有關的后、妃,儲君,也就是「太子」,正式冊封繼承王位的「王子」。 還有王子、大臣、幕僚人員等文武百官,以及一切平民百姓等這些人,「為病所苦,及餘厄難」,為了卻病延年,為了去除一切災難,也可依藥師法門修持 。 如何修?「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這一段跟上星期說的相同,也就是說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還要放諸「有情」的生命,也就是 「放生」。 這裡再加上「散雜色華,燒眾名香」,因為這些王子、大臣經濟能力好,為了表示至誠供養,所以要以各種花,還有沈水香、龍涎香、旃檀香等名香 ,來供養。 能這樣,「病得除愈,眾難解脫」,病痛很快的痊癒,一切災難也都化之於無形。
所以這一段簡單的說,救脫菩薩又再次的稱呼「阿難」 。 我們上一星期已經說過,阿難是開悟證果的阿羅漢,所以救脫菩薩稱「阿難尊者」為「大德」。 可是上面那一段,以及這一段又為什麼直接叫名字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佛陀講這部經的時候,「阿難尊者」還未開悟,所以這裡救脫菩薩稱呼「阿難!」另外一種說法是第一次已經稱呼「大德!阿難 」所以口頭上直呼「阿難」。坦白的說,兩種理由都說得通,不過我們翻開藥師經的另外一種翻譯的版本來對照一下,就可以見分曉了。(p386)
在「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這翻譯本中,這兩段的原文是:「復次大德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當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放大恩赦,脫諸幽厄苦惱眾生,如前法式供養諸佛。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穩,風雨順時,穀稼成熟,國內眾生無病安樂,又無暴惡藥叉等神共相惱亂。一切惡相悉皆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皆得增益壽命色力,無病自在。大德阿難,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宮中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敬造七佛形像,讀誦此經,然燈造幡,放諸生命,至誠供養,燒香散花,即得病苦消除,解脫眾難。」,可見,我們稱「阿難」,一定要稱「大德!阿難」,才是如法。
好了,遇到全國性的災難,如何消除災難的辦法,都已說過了。 救脫菩薩又再次的略談關於帝后,以及臣民的消災延命也可以用藥師法門。「帝后」,是國王冊封的「皇后」,以管理後宮的妻妾。 古代的印度以及中國都是多妻制,帝王除皇后以外,還有其他的妻妾,名為「妃主」。「儲君」,即候補王位的太子。「王子」,也是國王的兒子,是太子的兄弟輩。「大臣」,如現在政黨的「大老」,好像中國古代有所謂三公,都是國家的重臣。「輔相」,是輔助大臣,處理國事的幕僚大官,如同現今部長、次長、秘書長之類的官員。「中宮」,就是太監,負責管理王宮的事務。 (p387)
「婇女」,是王宮中照應帝王、后妃的女子。「百官」,即負責全國行政事務的官員。「黎庶」,即老百姓。 以上這些,上自后妃,下至平民百姓,若為各種「病」苦所纏,及遭遇到其餘的水、火、風、戰亂,等「厄難」所困,「亦應」遵照前面所指出的方法,製「造懸」「立五色神幡」,「燃」七七四十九盞「燈」,供養藥師如來像前,使其延「續」長「明」,勿令息滅;此外還要「放諸生命」例如鳥雀、魚蝦、牛羊等一切有情;同時還要「散」各種「雜色」鮮「華」;「燒」燃各種「名香」。 記住剛剛說過,「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句,也就是照上面的指示,還有稱名、誦經、禮拜等等,這些因為大家都知道,所以這就沒有再標出來。能如此供養藥師如來,一切「病」苦,便得「除愈」,所有「眾難」,完全「解脫」。 所以藥師法門大家要常做,不只是個人自己可以消災延壽,對於國難以及這些掌有權力的王宮貴族,甚至於黎民百姓,有任何眾難都一樣,救脫菩薩特地為我們這些末世眾生,開示了這方便的法門,所以我們念茲在茲的,要共同研究本經,讓大家都能得到藥師佛的威神加持。
四、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p388)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這句話,是阿難聽了救脫菩薩的說法之後,對於消災延壽的法門,心裡怕我們這些末法的眾生,產生懷疑,所以在此,特別為我們提出問題,請教救脫菩薩,來解釋清楚,去除我們的疑惑。 我們都知道人的生死,「壽命」之長短以及「健康」與否, 決定於其自身的因果業報,也就是說受到「業力」在左右。 因果,是必然、不變的法則,應死即死,如瓜熟蒂落,誰也更移不了,何能消災而不死? 事實上,也因為「因果」,是必然、不變的,所以當我們學佛,發了「願」,有了「願力」,這「願力」自然起了作用,所以願力對於業力,自然又形成新的「因果」。學佛的人都不見得知道這層關係,更何況是普通人。 所以「阿難尊者」對此,怕我們疑惑不解,所以「爾時」,指的是這個時候。『善男子! 』這是「阿難尊者」對救脫菩薩的稱呼,其道理我們就不再重複。「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已盡之命,為什麼可以增益呢? 所有的眾生,凡有病患,或是遭遇到其他的厄難,無論如何險惡,甚至已經是死相現前了,為什麼祗要按照藥師法門去修行,都可仗佛願力加被,獲得免難延命?
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這句,是「阿難尊者」代替我們「問救脫菩薩」問題之後,「救脫菩薩」的回答:「大德!」這回答的稱呼,就正確了。 汝,就是習慣稱的「你」。「豈不聞」,難道不曾聽過?「如來說」,就是佛陀說的法。「有九橫死」,有九種「橫死」嗎? 這九橫死,下一段會說明,我們就先跳過。(p389)
「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勸造」是「勸」導眾生,製「造續命幡」,和燃「燈」供養三寶,能不能「造續命幡燈」這牽涉到對於佛法的信仰,有緣的,他會相信,無緣的,他認為是迷信,所以我們只能「勸」,不能勉強。 有緣的,相信了,他發起願力,心自然會「契入」佛心,與諸佛的願力相應,這因果不爽,自然會與原來的業力,產生「增上力」。人本來有一百歲的壽命,因為造作虧心事,這「百歲」的業報就受到損傷,可能只活九十歲。 這時,他學佛,瞭解業因果報之後,一懺悔,發願度眾生,加入新的願力,又能「修諸福德」,使業力增上,所以這「百歲」的業報,不只能成就,甚至於還會增加。 因此,「救脫菩薩」告訴我們「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以修「福德」的緣故,便可「盡其」應得的「壽命」,而且這壽命是平安、穩健的活,直至真正壽終,不必再「經」任何不幸的「苦患」。 可見這法門是多麼殊勝。
五、阿難問言:『九橫云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 -是名初橫。(p390)
「阿難問言」,這是「阿難尊者」又為我們問救脫菩薩:「九橫云何?」,九種橫死,是什麼樣的? 「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這句,假若「諸」有情眾生,這句有情眾生,專指人道而言。 得病,我們知道人的色身是地、水、火、風,「因緣」和合的,四大不調,就「得」了「病」。 起初,「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剛開始病輕微,「然而」,這時如果沒有延醫診治,或者不服湯「藥」,沒有及時醫治,病當然就慢慢惡化。這裡的「看病者」,不是說沒有去看病,而是指沒有「看」護「病」患的人,這是沒有好好的接受照料的意思。 四大不調,不去理它,慢慢拖延,病患自然一天一天的沈重,以致於不治身死;「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假若,去看了醫師,「授以非藥」,給錯了藥,我們知道,藥本來就是毒,給錯了藥,那當然是毒上加毒,實不應死,卻死了,這是橫死。 所以說「設復」遇到「醫」生,但卻是庸醫,醫術不高,亂開藥方,給了不合病症的湯「藥」,以致於實在「不應」該「死」的,卻被誤醫,以致遭「橫死」,這種例子很多。
「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這句,指的是「神棍」,謀財謀色的例子很多,我們一定要當心。「又信」,是另外「又」有一種人。 他們對正法不相信,也不相信醫師的專業,偏偏相信「世間」上一些品德有問題,思想不正,卻以妖言惑眾來自害害人的「邪魔、外道、妖孽」。 (p391)
我們在社會上,經常看到許多自封為某某「活佛」,自認為是某某「大師」的人,他們徒弟也很多,很多生了病的人,病急亂投醫,去求這些人,聽信他們「似是而非」的話,這就相當危險了。 「妄說禍福,便生恐動」,聽了他們所造的謠言,隨便說些「禍福」來騙他們。 例如,我們常看到有人假藉神鬼附體,胡說什麼天意,亂掰些某地方、某時,將會如何如何? 像是台灣有一批大學教授,告訴他們的信徒,地球末日了,耶穌將以飛碟,降落在美國的加州,接他們上天堂。 於是他們這些信徒變賣財產,集體坐飛機到加州,到最後落空,這件事相信各位印象還很深。像這樣,暗示說某人、某日、某時,將有大禍臨頭,甚至要喪身失命,如要活命,必須花錢改運,或者花大錢做「功德」,甚至還要奉獻身體。普通人這麼被嚇,「便生恐動」,這是很正常的,在極度慌張之下,縱使是知識份子,還是把握不住自己,日夜忐忑不安,所以最近我們常看到,大學畢業竟然還會被神棍「欺騙」,就是這個道理。 「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這句,是當我們自己的「心」思,不能「自正」的時候,那一定亂了。「卜問覓禍」,向這些「邪魔、外道、妖孽」,求「卜」卦,「問」東問西,本來是想尋覓禍患的根由,結果是「向鬼求藥方」,聽憑那些邪師的指示。「殺種種眾生」,也就是宰殺豬、羊等「種種眾生」,以作法祭祀。「解奏神明」,來稟奏神明,賄賂神明,討好神明。「呼諸魍魎」,以「呼」遣鬼神「魍魎」來幫忙。 「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這樣的請求消災納「福」,保「祐」平安,還希「冀」長命「延年」。 可是,「殺生」就是「殺生」,造了殺業那是造罪,所以「請乞福祐」這件事,終究是不能得到的。「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 - 是名初橫」這句,是說因為心思不正,「愚癡」無智,無明顛倒,人迷失了自己,如此的輕信邪魔外道,以致於對正知正見不信,反而起了「顛倒」的看法,殺生作孽,罪惡更是累重,結果是「遂令橫死」,而且死後還得「入於地獄」,受無量苦,「無有出期」。 這就是「名」為「初橫」。(p392)
六、『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 三者、畋獵嬉戲,耽婬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 四者、橫為火焚。 五者、橫為水溺。 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噉。 七者、橫墮山崖。 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救脫菩薩對於九橫死的解說,初橫,講得詳盡,後面的八種橫死,上面的經文已經提過,所以各位可以參考以前的講義,我們這裡就不再重複。
七、結語:
的確的,橫被王法之所誅戮,或是歡喜「畋獵」鳥獸,或者喜愛嫖、賭等「嬉戲」,或是「耽」於「淫欲」,嗜「酒」如命,「放逸無度」,於是「橫為非人奪其精氣」。 還是喪身於火災,或遇世亂,死於砲火之下的「橫為火焚」,以及「橫為水溺」或橫為毒蛇、瘋犬、獅子、虎狼「種種惡獸所噉」食。 有的不小心,「橫墮」於「山」坑險谷,懸「崖」斷壁,死於非命。 也有「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傷、毒「害」而死。 甚至於沒有能力謀生,或遇大荒年,為「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 這一切,我們懂得修藥師法門,就可以避免。(p393)併(p394)(第二十八講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