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第二五一講 楊永慶
ㄧ、前言:
我們上次談到「不動光明身眾神」的讚頌,是:「普攝一切眾生,皆令生清淨善根」。而最後的這句,是「身眾神」這個單元的總結,意味深長。「不動光明身眾神」的心得,是從『眾生迷妄具眾苦』起大悲心而發菩提心的,的確的,『眾生迷妄』,這是起惑造業的因,當然要到六道輪迴受報,想到地獄、惡鬼、畜生道,那真正的『具眾苦』。佛看到眾生是這麼苦,所以『佛在其中常救護』這六道眾生,『愛』、『想』無法昇華,所以在輪迴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苦不堪言;幸好有佛的大慈大悲,眾生有苦一感,佛立刻就有應。諸佛如來、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目的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所以要不斷的針對不同根性的眾生,演說三藏十二分教的經,希望眾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自然『皆令滅惑生喜心』,等到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煩惱也斷,那自然法喜充滿,利他自利圓圓滿滿。這就是「不動光明身眾神」的總結。
二、經文:
復次,
1.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得見如來示現無邊色相身解脫門。
2.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得佛身一一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解脫門。
3.須彌華光執金剛神,得化現無量身大神變解脫門。
4.清淨雲音執金剛神,得無邊隨類音解脫門。
5.妙臂天主執金剛神,得現為一切世間主開悟眾生解脫門。
6.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得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咸盡無遺解脫門。
7.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得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解脫門。
8.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解脫門。
9.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為現威嚴身解脫門。
10.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得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解脫門。
三、首先我們先看清涼大師的註解:
丁十九、執金剛神 戊ㄧ、長行疏:十九、「執金剛神」,長
行十法:
一、「見如來」「身」「普」現非別,豈唯凡「現」之處即「無 邊」「相」?亦隨一一「色相」皆「無」有「邊」。
二、三、四、可知。
但第五神,初卷中名「諸根美妙」,今但云「妙臂」,文、義俱闕。又加「天主」,以「現為」「世」「主」故。
六、「法」海深奧,槃節「差別」,巧說令「現」,「無」有「遺」餘。
七、約「神」,且說寶飾為「嚴」,巧「攝」己「眾」;約「佛」方便,「相」好為「嚴」,無不「攝」也。
八、因深、故「大福」為能嚴;果勝,故德「相」「皆」「明」「足」。
九、「惡」謂十「惡」。「險」者,「惡」之因也,能陷自、他及「險」故。
十、若以現文,則「摩尼髻」是所雨;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亦得「髻」是能雨,「一切菩薩」「嚴具」是所雨,表「菩薩」智「光」圓滿故。
首先介紹的是『執金剛神』的長行,而針對「執金剛神」具有十法:我們就開始看下去。所謂執金剛神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護法神』,他們的造像都是手執持「金剛寶杵」,也就是代表『般若智慧』。大家都讀過也經常課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金剛」,是比喻,在所有的器物中金剛是最堅硬的,這種無堅不摧的「金剛鑽」,一如以前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看到修理門窗的工人,拿著這「金剛鑽」來劃玻璃,真是方便無比。所以針對我們堅固的執著煩惱,也要以這『般若智慧』的「金剛鑽」,給予割捨。能破壞一切物質,一切物質不能破壞它,用這來比喻,般若智慧是我們成佛很重要的工具,簡單的說具有般若智慧,世出、世間的一切煩惱以及各種纏縛都能夠化解,這就是『執金剛神』。至於註解的部分,因為是配合各各「金剛神」予以詮釋,因而我們併入討論時,分別說明。
四、討論以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
(1)、教化眾生……『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得見如來示現無邊色相身解脫門』:
首先是:復次『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得見如來示現無邊色相身解脫門。』這句,這『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的「妙色」,這是從色相來說,「執金剛」是護持我們行深般若波羅密的六度萬行,所以這『護法』一定是福慧莊嚴,色相具足一切隨形好,舉手投足皆是智慧的流露,圓滿的自利利他,圓滿的福德成就。「那羅延」是梵語,意思就是堅固、不壞的意思。也就是我們當長輩的,或是學校的老師,對於社會風氣的教導,單單有智,沒有福報是不能護法的,所以我常說學校的老師,一定要熱心公益活動,要熱心投入社區的經營,讓家長尊敬,無形中樹立好的模範,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同樣的,如果熱心參與公益慈善活動,但沒有智慧,無法讓這個社區的經營,有各種創新的、有品味營造出來,那也無法有「智慧」的帶領這社區的家長與學生。可見護法,必須要有堅固不壞的福、慧;兩樣都具足,才能弘揚佛法。尤其帶領一方,要如同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一般,在引導以及教化眾生,都必須如同《楞嚴經》上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現的身,那個身色一定要因時因地的現出各種『妙色』,有時很專制,有時很隨和;有時很霸氣,有時很貼心,所以清涼大師的註解上是這樣說:『「見如來」「身」「普」現非別,豈唯凡「現」之處即「無邊」「相」?亦隨一一「色相」皆「無」有「邊」。』
我們談到這「妙色」,要知道「見如來」「身」「普」現非別,這普現,是隨著十法界一一法界,該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而且『豈唯凡「現」之處即「無邊」「相」?』也就是說所現的豈僅僅是「隨類」而已?佛菩薩的應化,更是善巧方便,例如在人道會隨著眾生的能力、興趣、需要而『應化』;在鬼道上,例如中元普渡現的鬼王,那是頂恐怖的,這都是善巧方便。同時『亦隨一一「色相」皆「無」有「邊」。』而且每一種色相的變化,都為了因應每個眾生的需要、能力而有無量無邊的身相,這才是『妙色』。可見我們要護持佛法,一定要懂得眾生的成長背景、文化差異、生活方式而有諸多的不同,所以在教化眾生上要有效力,務必懂得『中道』觀,以及隨類示現,現「無」有「邊」的『妙色』。
(2)、及時的教學……『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得佛身ㄧㄧ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解脫門』:
「日輪」代表智慧如太陽般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照耀。「幢」,代表高高顯掛,也就是念茲在茲要利益一切眾生的福德。輪,有車輪轉動,可以輕鬆摧輾所有的困難、煩惱的相。是轉動的,也有精進不懈的相貌。「速疾」是快速。從這些德號中我們就能體會,要護持佛法,弘揚佛法必須以大智慧、大福德,快速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轉迷成悟,早日成佛。簡單的說,我們父母教育子女或是老師教導學生,一定要念茲在茲的懂得在『當下』,立即的給予鼓勵、或是懲罰,決定不能「過時,再販賣日曆」(台語),這是護法者要牢記在心的事。
而護持佛法必須:「佛身ㄧㄧ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指的是修學的要領,是『佛身ㄧㄧ毛如日輪』,毛是正報中最小的,所謂「汗毛」是就佛所示現的「相」中的ㄧ分,任ㄧ汗毛,都充滿著圓滿的智慧、福德,就像日輪一樣,這就是要護持佛法必須有如太陽般的智慧,發出光與熱來滋潤一切眾生。而『現種種光明雲』代表的是如同佛:「光中化佛無數億」,時時刻刻為眾生演說妙法。「雲」的意思,它是表妙法,我們說過多次,若有似無,ㄧ切諸法「非有非無」。佛的教化不能說無,因為佛講經四十九年;但也不能說有,因為佛只是告訴我們宇宙以及人生的真相,雖有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因緣生因緣滅,虛幻不實的,而透過這些學習,我們照見了五蘊皆空,了知自性;不要ㄧ念無明ㄧ感,馬上落入『受』,成了『感受』,這就啟動五蘊身心的造作,而修行者,必須一念無明,這一感,馬上升起『覺知』,這才是『感覺』,這才是佛性起的相用。如此煩惱住不上,解脫了;身口意的造作,一舉手,一投足,自然都是利益一切眾生的『覺知』,這才是真實的智慧,這就是佛身ㄧㄧ毛如日輪,而『現種種光明雲』。
(3)、老師要化現千百億化身……『須彌華光執金剛神得化現無量身大神變解脫門』:
『須彌華光執金剛神』的『須彌』,指的是一如須彌山一樣的高大,無法測知般的高大無比。『華』指的是因地,也就是起心動念的因,都是以智慧來面對問題處理問題,不會感情用事,這就是『光』,方法就是以般若六度來自利利人,這才是護法。要領則是:『化現無量身大神變』。所謂「無量身」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在十法界中,為了化現九法界的眾生,就立刻以最契機契理的『無邊身』來教化。所以千百億化身的「大神變」,是為了讓自身與要度化的眾生以『同事攝』而化現的,這才是「大神變」。大是形容、也是讚歎,眾生無量無邊,時、地、物也一直在變異,所以教化要很圓滿的化現的身相。
我們知道現代的教育都是班級教學,單單以同年齡層的學生,聚在一起接受單一的教材,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都不一樣,生活習慣也都不一樣,所以老師的教學,為了教好每個學生,就必須以最契機、契理的『無邊身』,來教化每個學生的功課與品德。所以所也的老師以及家長都一樣,要圓滿的實施教學必得隨時掌握當下,化現千百億化身的「大神變」,才可以透過每一個身相,表演出種種不同的善巧方便,來應機施教。學生的根機,也就是每個學生的能力需要與興趣各各不同,所以老師的智慧要高如『須彌山』一樣,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還要不感情用事,不發沒有意義的脾氣,循循善誘;並且以『化現無量身大神變』,把每個學生帶上來,這就是『須彌華光執金剛神』的啟示。
(4)、具足多重語言……『清淨雲音執金剛神,得無邊隨類音解脫門』:
『清淨雲音執金剛神』的「清淨」,指的是不必『作意』,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因為一位行者,起心動念是『一念覺』、『念念覺』,沒有感情用事,都是慈悲與智慧的自然流露,這就是「清淨」。『雲』,指的是若有似無,我們已經說過多次。『音』,指的是佛陀所教導我們的法音。佛在《金剛經》上說:『若說我有說法,即是謗佛。』這就是『雲音』。『得無邊隨類音』,也就是我們一定要學習得無量無邊的多種語言,才有能力與各種程度不同的眾生,以及不同人種的語言,而『隨類』的與他們所習慣的語音來溝通。
的確的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地球上,因為科技的發達,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經大為縮小,而整個地球也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所以我們與他人的溝通的語言、技巧已經是「多樣化」了。因此我們看世界各國的教育,都是從國民小學開始,就積極的實施「雙語教學」,像美國的中學,都規定學生要選修中文、法文、西班牙文……社會上不管是做生意,或是從事其他行業,善用雙語來「溝通」已然是這個社會的趨勢,而溝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語言;例如我任教的佛學院,這些未來的佛門龍象,都必須具備巴利文、中文、英文的講說以及著作的能力,才能擔負起弘揚佛法的重責大任。
不過大家也別太擔心您自己的語言能力,目前手機一打開,已經有一百多種翻譯的軟體,不管是用寫的或時及時的口語翻譯,都相當的簡便。但是在這麼多的語言中,我常常跟各位分享,基本的中文一定要學好,因為當年的翻經翻譯,不管是格義佛教還是大乘佛法,在中國的翻譯是相當艱辛而困難重重的。因為不管是巴利文還是梵文,都是印歐語系的一種,是以音聲來表達「意思」的,而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文字,每個字在不同的語詞中,都含有『無量義』。所以我們四眾的佛弟子,除了要具足兩三樣的世界語言來溝通之外,要深入經藏必須精通中文。我們今天不可能做到跟佛一樣,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但本身具足『雙語』或是懂得英語、日語、西班牙語……,大致上就能夠走遍全世界,以『得無邊隨類音』來弘揚佛法。
(5)、眼到、手到、心到……『妙臂天主執金剛神,得現為一切世間主開悟眾生解脫門』:
『妙臂天主執金剛神』的『妙臂』,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雙手萬能。得『現為一切世間主』這名號,也就是示現為『一切世間主』。所謂「一切世間主」指的是在世間的任何一個團體的領導人,對於這個國家、社會、團體,或是一個公司、企業的領導者,可以做決策者,都稱為『世間主』。一個團體,例如政黨領袖;一個公司,例如台塑公司的領導人……王永慶,他的企業比一些小國家管的人口經費都大得多,這都是世間主。可見世間主有大有小,我們娑婆世界最大的世間主,是摩醯首羅天王。像王永慶是白手起家,創造了一個富可敵國的『世間主』。而我們一般人,連一家之主的領導都做不好,可見我們要做到『妙臂』天王都不容易。
當然我們常說:『眼到、手到、心到』這是三位一體,而佛經進入中國時的翻譯,是經過當時大學士們的綴文、潤飾、與正義等等,而中國的讀書人一向重視簡約流暢,所以在翻譯的定稿之前,這『眼到、手到、心到』就單單以『妙臂』來形容。這也就是清涼大師在註解中,特別說到:『初卷中名「諸根美妙」,今但云「妙臂」,文、義俱闕。又加「天主」,以「現為」「世」「主」故。』也就是『妙臂』包含眼、耳、鼻、舌、身、意等諸根。而說到『眼』,我們就想到《金剛經》說的五眼,或是《華嚴經》說的十眼,總之,『妙臂』強調的是有遠見,有毅力,肯認真工作的經營者。所以一位國家領導者或是一位白手起家,創造了富可敵國的『世間主』,那一定是含有無量的智慧與遠見,更要有無比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例如我們看王永慶除了企業之外,他更辦理明志工學院,長庚醫學院以及護理學院……這都是『現為一切世間主』之後,還要讓眾生離苦得樂,更重要的是『開悟眾生』。所以長庚醫院除了一般的醫療之外,還免費的幫重聽人士裝助聽器;護理學院也提供保障原住民的女孩就讀的名額。可見他老人家實在是一位幫助佛菩薩教化眾生、開悟眾生的『妙臂天主執金剛神』,這就是給我們佛弟子最好的啟示。
(6)、契機契理……『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得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咸盡無遺解脫門』:
『可愛樂光明』的「可愛樂」,指的是護法利生樂此不疲,累積的福德很多很大,對佛法的貢獻非常了不起,所以得到世人的讚嘆,人人都樂予親近。「光明」是智慧的智慧以及他受用,讓這社會因為有他的智慧領導,人民生活富足、快樂與和諧,這社會也因為他的弘護正法,還能培養佛法繼起的人才,所以是國之寶也,非常的難得。
清涼大師註解說:『「法」海深奧,槃節「差別」,巧說令「現」,「無」有「遺」餘。』也就是說佛「法」深廣無測,一如大海般的深奧;而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經典與經典中,又都是『主、半圓融』,還『主主不相見』……真的是槃節「差別」,就好像一棵老樹一樣,盤根錯節,非常繁雜,興盛。佛法不離世間法,又是世出、世間,『「無」有「遺」餘。』可見能生生世世,好樂佛法,又能弘揚佛法的『大丈夫』是何等的尊貴,例如佛在式的維摩詰尊者,而近代在台灣有李炳南老居士,能讓佛法興隆,歷久不衰。所以他們弘護佛法的要領是『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面對廣大的群眾,來自各各不同的國家、地區以及不同的種族,以一音說法;使得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每個人的能力、興趣、需要又都各各不同,佛都能應機說法。深說、淺說,都有無量的奧義在其中,使得眾生『隨類各得其解』而能離苦得樂,轉迷成悟,簡單的說,以各種善巧方便,『契機契理』,這就是「咸盡無遺」。
(7)、莊嚴是教化基礎……『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得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解脫門』:
『大樹雷音執金剛神』的「大」,指的是心量廣大,心包太虛。「樹」,能樹立榜樣,也就是對社會、國家、人民的利益,有所建樹,例如我們常說移風易俗。「雷音」,我們以前說過演說佛法或是老師的教學,會深深打動我們的心坎,振奮人心。修行的要領是『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也就是一位護法居士,行六度般若密多,護法利生;同時,以身作則,樂予教學,並以各種善巧方便,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此具足神通變化,學生深受感動,樂以追隨學習,一如當年的佛陀之教化一樣,其影響力到今天,仍是我們效法學習的對象,所以清涼大師註解說:『約「神」,且說寶飾為「嚴」,巧「攝」己「眾」;約「佛」方便,「相」好為「嚴」,無不「攝」也』。也就是說老師之所以能讓眾生學習效法,必須『寶飾為「嚴」』,一位好的老師在專業的領域上的研究,要相當獨到;而言行舉止端莊、幽默,且辯才無礙,所以能巧「攝」己「眾」。而從「佛」的善巧方便來說,『「相」好為「嚴」,無不「攝」也』,佛以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具足外表以及內在的德行,所以有緣的眾生一定是會攝受的,這就是『大樹雷音執金剛神』,給予我們修行的啟示。
(8)、教學才能相長……『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解脫門』:
『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的『師子』,根據《大智度論》七曰:「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也,佛為人中師子。」所以指的是佛。「王」,指的是自在。「光明」,指的是智慧光明。也就是護法必須如同佛一樣,具足實智,放常光,以自在的、稱性而說的佛所說的「經教」,讓眾生『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針對這句清涼大師註解說:『「因深故,大福為能嚴」,能莊嚴;「果勝故,德相皆明足」』,也就是說要成佛,那成佛的因是『無上正等覺』,深奧無比;所以在布施度上要從「法布施為最」做起,也只有透過不斷的教學,一如《金剛經》上說的:『若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與以四句偈為人演說,所得的功德,勝前菩薩。』當然:『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即是證得如來的功德。可見「明」是明顯,「足」是圓滿的意思,也就是在教學中,深奧的佛法越來越清楚。所以我們要護持佛法的要領,一定要廣種善因,方能證得佛果,我們看學校的老師這職業,壽命都長於其他的行業,這『法布施』的供養,真的可以做為我們的表率;世間法尚且如此,因此我們學華嚴的行者,一定要以『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為榜樣。才能莊嚴自己,也才能做為眾生學習的對象。
(9)、鐵漢柔情……『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為現威嚴身解脫門』:
『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的『密燄』,這『燄』自我們常說能轉識成智的智慧才用這『燄』,它也是代表光明與智慧,但前面的『密』字,將這最光明的「火燄」給蓋住,所以看不到。如果沒有深一層的探究,就看不出來,這就是『密』字的含意了。『吉祥目』,指的是具足慈悲與智慧,我們常說『慈眉視眾生』,也就是說我們要如何護法,前面說的護法是很和藹可親,都是可愛樂的教學。而我們當老師出生的,最瞭解『密燄吉祥目』了,因為在一個班級的教學中,循規蹈矩的學生是佔多數,但是在一個團體中,總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甚至於遇到天生就是「心胸險惡」的學生,他不但自己不肯學習,還處心積慮的霸凌同學,破壞老師的教學,這時,老師總是要『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夏和楚,是古代刑具的材料,這里指的是鞭笞。可惜我們這個時代,不懂教育的人主政的時候,一聲令下,禁止體罰學生,老師單單給予破壞教學秩序的學生罰站,都不行,以致於老師只能教教課本,其他的任由學生的造化了。如果面對處心積慮,故意破壞班級的教學之學生,都不能有一套體罰制度的話,台灣類似在捷運車上,任意殺人的「鄭傑」這種問題的青少年,還會層出不窮。可見要『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現威嚴身』,才能真正的護法。面對心行善良的學生,老師當然要顯出「溫良恭儉讓」,做為學生的榜樣;但遇到心胸險惡的學生,老師所現的相,更是兇狠、可怕,例如觀音菩薩在度鬼眾時,現的是「鬼王身」,讓學生不得不怕他。
所以清涼大師註解說:『「惡」謂十「惡」。「險」者,「惡」之因也,能陷自、他及「險」道故。』也就是說「惡謂十惡」,造五逆十惡業的;「險者,惡之因也,能陷自他,及險道故。」所以險,心地不善,這是惡之因。因此我們要護持佛法,任何時地都要『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看人,要看其起心動念處,很怕的是口蜜腹劍,心機很重,處心積慮,破壞道場,損害別人,這就是心胸險惡。所以『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要教化這些心胸險惡的眾生,其要領就是『為現威嚴身』,也就是面對這些心術不正的,不只要幫他抽破他的偽裝,所現的身相,更是要展現兇狠以及讓人畏懼的身相,先降服他的「氣勢」;接著當他不再囂張時,馬上又恢復和藹可親的樣貌,去感動他以及教導他,也就是普賢十大願所說的『恆順眾生』。當老師的,最怕的是一兇起來,情緒跟著上來,那不行;我們的兇狠是『裝』出來嚇學生的,如果不能立刻『入空性』的智慧,那跟學生鬧情緒,就有清涼大師註解上所說的果報:「能陷自他」,老師與學生都墮阿鼻地獄,那就不是護法了。『密燄吉祥目』的教導說的好,我們周邊險惡的眾生,不聽老師的搗蛋學生,那真是太多太多了,要真正的護法,『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的啟示,值得大家三思。
(10)、清淨自在……『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得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解脫門』:
『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的「蓮華」,是表清淨無染;「摩尼」,是表「如意」「自在」。『髻』,指的是古人的頭髮,都會挽一個「髻」在頭頂,再用裝飾把髮髻扣住,所以以這個表「高顯」的意思。
清涼大師註解說:『若以現文,則「摩尼髻」是所雨;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亦得「髻」是能雨,「一切菩薩」「嚴具」是所雨,表「菩薩」智「光」圓滿故。』也就是說隨順著這經文的說法,則「摩尼髻是所雨」,特別表示這『蓮華』是普雨「出污泥而不染」。所以清涼大師說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同時,「髻」有時也代表帽子及其裝飾,尤其古時的童子,頭上都有綁著「髻」,所以頭上的裝飾,所以有時「髻」也代表最高貴,是「念茲在茲」的地方。
這『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修行的要領是:『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普」,是普遍、平等的,「雨」,指的是布施供養,這布施供養「一切菩薩的莊嚴具」,所謂『莊嚴具』其實指的是身、口、意的造作,都是圓圓滿滿,這才是『摩尼髻』;「雨」,如果是「雨」「法雨」,就是法布施。
清涼大師註解說:若以現文,則「摩尼髻」是所雨;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也就是這『摩尼髻』是這裡所說的護法是所雨的,也就是說用在這裡,特別指財務布施中,供養的:「一切菩薩莊嚴具」。『若以義取,此「神」名「摩尼髻」』,而從義理來說,這裡的護法是「摩尼髻」,那「摩尼髻」表的是最尊貴的智慧,念在在茲的是護持佛法中最高的智慧,也就是「念茲在茲」的就是成『佛』。可見「摩尼髻」的摩尼,是如意珠、寶珠,所以布施供養,在事相上無量無邊,身口意業一一供養都是財、法二施,都是高度智慧的流露,都代表自在如意。財布施中有法,法供養中不離財。法是光明、是智慧,財是福德,這就是『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給我們的教導。
五、偈頌與討論:
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執金剛神眾而說頌言:
我們先看這句:『爾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執金剛神眾 而說頌言。』這一段經文是華嚴經『說偈』的儀式。從這儀式我們也可以看出佛菩薩以及天神等等這法界的聖賢,對於一切眾生,都抱持著恭敬、愛戴的慈悲心,而且都是平等的、是清淨的,這都是我們在讀經時要學習的地方。首先都是『承佛威力』這句話,那謙卑之心我們要體驗、效法;接著從『普觀』這句,明顯的教導我們,學佛務必從平等的心,這樣心量才會打開,也才能觀察入微這宇宙人生的真相。
(1)、『汝應觀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無有邊,普現於世間。』:
『汝應觀法王』這句,法王是指諸佛如來,也就是我們稱呼的『世尊』,於法自在,所以稱法王。「王」,是自在的意思。『法王法如是』的「如是」,用現代的話來說,所謂法王之法,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運行與關係,都是那麼自自然然的運行,沒有一絲毫的造作,簡單的說該怎麼做就怎麼,沒有人情考量;就如同星球的運作,該幾點鐘太陽會上升,就上升,該幾點太陽要下山就下山,如此的隨順自然。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爾如是」,宇宙人生的關係,就是這麼自自然然的「法爾如是」。
所以面對一切人事物,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處事待人接物,就應該沒有任何「作意」,沒有一絲毫的妄想、分別、執著。可見我們必須學習『法王法如是』,一如大地,一如陽光,一如空氣……眾生需要呼吸,空氣不會故意讓您吸不到;您躲在大廈中吹冷氣,太陽還是盡他的本分,散發著光與熱;大地虛空,任您十法界的聖賢、與眾生,自在的生活、遨遊。當然眾生也感,佛菩薩就是『色相無有邊,普現於世間』。同樣的,父母面對子女的需要,該扮演嚴父慈母時,父母就是嚴父慈母,但子女跟父母在玩遊戲時,父母立刻扮演起『玩伴』的角色,有時父母也要裝作很生氣的樣子,子女才能知所『分際』,這色相當然是無有邊際的。所以我們要護法,就要了知下手處,要領與方法,這就是『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的體會與心得。
(2)、『佛身一一毛,光網不思議;譬如淨日輪,普照十方國。』:
這是『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的讚頌,修學的要領是:「佛身ㄧㄧ毛,如日輪現種種光明雲」證得無上的佛道。他的心得體會是『佛身ㄧㄧ毛,光網不思議』開悟的。所謂「ㄧㄧ毛」都如日輪一樣,放出光與熱,這句話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全身放光,其作用就是不可思議,也就是身口意業的造作,都能溫暖人家,幫眾生轉迷成悟。所以接著說:『譬如淨日輪』,而其妙用是:『普照十方國』。佛身毛孔、毛端,都是屬於 色相,色相稱性,因此我們總說是『性相一如』;而我們自性,開展出來是我們本具的般若智慧,『相從心生』,所以六度萬行作的越多,『相』自然越莊嚴,起的作用是自利利他的「圓滿『德能』」。但是我們凡夫,自私自利,想的做的,總是落在對自我有利這個點上,因而不能如同本師釋迦牟尼佛般的『萬德莊嚴』以及『相好莊嚴』。可見『性德』就是在色相上。無論是身體這整體的大相,還是一毛端的細相,無不圓備,這就是『譬如淨日輪』。所以在佛經中我們常看到身口意的萬般言行,都在一根毫毛中。自利也是利他,自己修行有成就,能照見五蘊皆空,覺性自然提起,就是『常住真心』,身口意造作當然是成就十方一切眾生,所以「普照十方國」。這就是『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的啟示。
(3)、『如來神通力,法界悉周遍;一切眾生前,示現無盡身。』:
這是『須彌華光執金剛神』的修行的心得,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過其修行的要領,是:『化現無量身大神變』。所謂「無量身」,就如同觀音菩薩在救度眾生時,應以什麼身得以度化這一眾生,就現什麼身;所以在十法界中,為了化現九法界的眾生,就立刻以最『契機契理』的『無邊身』來教化。同時要留意:『法界悉周遍』。我們的「自性」能力,與佛的「自性」是一,所以我們的自性也能『化現無量身大神變』。『化現無量身』可以周遍虛空法界,這大家容易瞭解。至於『大神變』其實只是形容詞,也就是這「應現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種「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的境界,那種「出神入化」,並不是我們凡夫所可以理解的。所以在前面我們也說了,老師以及家長都一樣,要圓滿的實施教學,必得隨時掌握『當下』,化現千百億化身的「大神變」。因『當下』的時空背景,學生的需要,不斷的千變萬化,而我們以一個『身相』,馬上要扮演各各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說透過每一個身相,為了完成教學的目標,就必須表演出種種不同『善巧方便』,來應機施教。而學生的根機,也就是每個學生的能力、需要、與興趣各各不同,所以老師的智慧要高如『須彌山』一樣,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還要不感情用事,不發沒有意義的脾氣,循循善誘;並且以『化現無量身大神變』,把每個學生帶上來。這說起來很容易,要做到就很困難,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覺性跟著提起來,性德就起作用,這就是『常住真心』;否則一念無明,落入『妄心』,一『感』而『受』,就被五蘊身心牽著跑。也只有這『正等覺』的力量,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自然能在九法界中的任『一切眾生前,示現無盡身』。這就是『須彌華光執金剛神』在修行中的心得。
(4)、『如來說法音,十方莫不聞;隨諸眾生類,悉令心滿足。』:
這是「清淨雲音執金剛神」的修行下手處:「得無邊隨類音」。我們先看『如來說法音』的「如來」,是指佛陀的教化,佛講經四十九年,說的是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而且對九法界的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轉迷成悟的圓滿音,有時候我們說:「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當然九法界眾生是無量無邊的,每一個眾生聽佛說法,使用的都是我自己的語言,還是針對我的煩惱而說,這就是『圓滿音』。前面已經說了,一位行者起心動念是『一念覺』、『念念覺』,沒有感情用事,都是慈悲與智慧的自然流露,這就是「清淨」。
『雲』,指的是若有似無,我們已經說過多次。『音』,指的是佛陀所教導我們的法音。我們現在還在人道,無法如佛菩薩一樣,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但弘法的人,一定要具足雙語或是多語的能力,否則也要善用現歹科技的翻譯能力,這樣才能對中國人說,是用中國的國語;對日本人說,是日本語……。所以『清淨雲音執金剛神』他就是緊抓住佛陀的教化內容……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要領是:『如來說法音,十方莫不聞』,除了人道可以聽聞法音;畜生的種類繁多,也能善用各種雞、鴨、鵝、貓、狗等等的畜生話來聽;當然鬼道的眾生也能聽,如此的『十方莫不聞』,而且聽了這法音,一如我們學佛一樣,『隨諸眾生類,悉令心滿足』,佛的言音,充滿著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言語、德能,都能讓我們離苦得樂,轉迷成悟,這就是『清淨雲音執金剛神』的護法,所體會的心得。
(5)、『眾見牟尼尊,處世宮殿中;普為諸群生,闡揚於大法。』:
這是『妙臂天主執金剛神』的讚頌,他老人家修行的下手處是:『現為一切世間主』這名號,也就是示現為『一切世間』『主』。『主』,就是「自在」;能控制自己;又能在一個團體中做決策的『主人』。簡單的說「一切世間主」指的是在世間的任何一個團體的領導人,對於這個國家、社會、團體,或是一個公司、企業的領導者,可以做決策、引領者,都稱為『世間主』。他示現為一切世間主, 以這個身分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我們看他的讚頌;所以太虛大師也說過:『人成則佛成,此為真現實』。而他的修行是從佛的身上學到:『眾見牟尼尊,處世宮殿中;普為諸群生,闡揚於大法。』所謂『眾見』是眾生看到的、大眾跟著佛學習的;而『牟尼尊』,是指世尊、佛。『處世宮殿中』指的是大眾看見佛在世間的『宮殿中』,講經說法,自然起尊重之心。
所以一個國王邀請世尊講經說法,整個佛法就大興於世間,讓我們到現在還沐浴在他們的德澤之中。我們知道過去的國王,大概都是『轉輪聖王』的化身,也就是一個國家的領導者,都是社會風氣的主導者,所以我們老祖宗常說:『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而已。』可見,『轉輪聖王』才能做到『轉輪』的工作,當一個國王禮請世尊,在皇宮裡面講經說法,這個影響力自然很大,影響到全國人民。同樣的一個國家或企業的領導者,不但影響到他的國家以及企業員工,有時也影響到全世界,例如新加坡 的前總統提倡儒家治國,以及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他們的治理企業的理論都成為現代企業的「經典」,也都能讓後人修福、修慧。這就是『妙臂天主執金剛神』告訴我們,我們護法本身,一定要「手到、眼到、心到」,先把『人』該做的『本分』做好,從自己做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那『人成』才能『普為諸群生,闡揚於大法』。
(6)、『法海漩澓處,一切差別義;種種方便門,演說無窮盡。』:
這是『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的讚頌,他老人家修行的入手處是:「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咸盡無遺」,從這個地方入於無上道的。也由於護法利生,樂此不疲,累積的福德很多很大,對世道人心的貢獻,非常了不起,所以得到世人的讚嘆,人人都樂予親近。主要的原則是以智慧的光,控制自己;為人處事都以智慧來利益社會,讓這社會因為有他的智慧領導,人民生活富足、快樂與和諧,所以是國之寶也,非常的難得。這『普開示一切佛法差別門咸盡無遺』,清涼大師註解說:『「法」海深奧,槃節「差別」,巧說令「現」,「無」有「遺」餘。』在這萬法槃根錯節中,要能巧說令「現」,「無」有「遺」餘,這是由於看到如來的弘法是『法海漩澓處,一切差別義』而有此心得。
所謂『漩澓』,指的是水流,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漩渦』。我們常說「法海」這表示『法』本身一如大海一樣,深不可測,水很深,才會有『漩渦』;同時水太廣,擠在一個出口,所以競相排擠,這時水流出口處一定是會『迴轉』,水在這個地方能旋轉,可見底下還很深;而我們行走在『漩渦』處,是很難『渡過』。可見佛的教學,深廣難度,卻能快速的讓「每個」眾生度過,這是我們當老師的都能體會到佛的善巧方便,怪不得佛在《法華經》上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清涼大師註解說:『偈中,第六云【漩澓】者,水之「漩」流洄「澓」之「處」︰一、甚深故,二、迴轉故,三、難渡故。「法海漩澓」亦然︰一、唯「佛」能究故。二、真、妄相循,難窮初後故。三、聞空謂空,則沈於「漩澓」;聞有謂有等,皆類此知。故云「一切差別義」也。餘並可知。』好了,第二個意思是「真妄相循,難窮初後」,這是迴旋的意思、迴轉的意思,簡單的說,真心、妄心相交雜的出現,循還不已,也無法窮盡哪個先、後。至於第三個意思是『聞空謂空,則沈於「漩澓」;聞有謂有等,皆類此知』,也就是說一聞空,我們一般人,就執著空,一說有,就執著有上面,這就是難渡的意思,所以用漩澓來形容。
的確的,諸法甚深,所以說到「真妄相循」,清涼大師特別以《鈔》,補充說:『疏【真、妄相循,難窮初後故】者,若言先「妄」「後」「真」,「真」則有始;若謂先「真」「後」「妄」,「妄」由何生?若「妄」依「真」起,「真」亦非「真」;若「妄」體即「真」,則「妄」亦無始。為破始起,立無始言,始既不存,終從何立?無終無始,豈有中間?故中論云:「大聖之所說本際不可得,生死無有始,亦復無有終」、「若無有始終中,當云何有是故?於此中先後共亦無」。「真、妄」兩亡,方說「真、妄」。「真、妄」交徹,「無」定「始終」。』簡單的說「真妄相循,難窮初後」,這句話,「若言先妄後真」,我們凡夫現在是在妄中、虛妄,而我們修行將來證果就證真,這樣說起來,真就有開始,妄就有結束。如果說「先真後妄」,《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就問這個問題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那到底是什麼時候迷的?什麼時候真變成妄?妄是什麼原因生的?如果說「妄依真起」,那真就不是真,真裡頭有妄。如果說「妄體即真」,那妄就沒有開始,妄也無始。佛為了斷除一切眾生這些疑惑,所以說個「無始」。既然沒有開始,當然就沒有終止。不生不滅,既然不生,哪來的滅?既是無始無終,中間就沒有辦法建立。有始有終,始跟終才有中間;如果始、終沒有了,中間在哪裡?所以《中觀論》上講得好,「大聖之所說」,就是世尊所說的,「本際不可得」。則「生死無有始,亦復無有終,若無有始終,中當云何有?是故於此中,先後共亦無。」
接著,清涼大師又說:『疏【聞空謂空,則沈於「漩澓」】者,大分深義,所謂「空」也。以「空」為「空」,雖「深」而「沈」矣。餘三句亦然。不取「空」「相」,則無所沈。何以故?「空」「相」「不可得」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故。「空」即「有」故,「有等」亦然。』簡單的說,一聞空,我們一般人,就執著空,一說有,就執著有上面。要知道,性而沈空,今則性相融通,眞妄交徹,不墮斷常之見,才能成無盡之宗;若約三性圓成,是眞遍計爲妄,依他起性,通眞通妄,淨分同眞,染分爲妄。所以清涼大師說:餘三句亦然。而不取「空」「相」,則無所沈。何以故?「空」「相」「不可得」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故。「空」即「有」故,「有等」亦然。這些原因,所以要用「漩澓」來形容。
(7)、『無邊大方便,普應十方國;遇佛淨光明,悉見如來身。』:
這是『大樹雷音執金剛神』的讚偈,前面說過其修學的『入手處』:「以可愛樂莊嚴具攝一切樹神」。所謂「樹」,能樹立榜樣,也就是對社會、國家、人民的利益,有所建樹,例如我們常說移風易俗,而能移風易俗,不管是慈善事業、社會風氣、飲食、衣服、音樂以及種種善良禮儀,都稱『一切樹神』。「雷音」,我們說過演說佛法,或是學校老師的教學,會深深打動我們的心坎,振奮人心,都是「雷音」。而如何達成這樣的教學效果呢?首先是從『無邊大方便,普應十方國』,「應」是應化,「無邊大方便」是善巧方便的神通、能力。在《法華經》中佛特別強調『方便品』,這是學佛的第一件事。我們現在還是凡夫,此地要學的是面對孩子、或是學生、親友,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一如【論語】上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廋哉?」這樣就能瞭解對方真正的需要,然後透過『角色扮演』,才能「契機契理」的教化。現在雖然沒有這個能力還不足,但是一如母親帶孩子的細心用心,一孩子一哭,媽媽知道小孩子餓了;等一下一哭,他幫小孩子拍拍肩膀;等一下小孩子一哭,他馬上會教訓小孩……,對小孩子來說這就是神通。
『遇佛淨光明,悉見如來身』這句話也是他的心得,所謂『遇佛淨光明』的「遇佛」,各位一定要瞭解,一如《金剛經》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內心保持著「淨光明」,「即見如來」。「淨」,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而「光明」的光,就是正等覺;明,就是慈悲,這個時候「悉見如來身」,也就是跟如來一樣,證得『法身』。簡單的說『如來』就是我們的『自性』,「悉見如來身」就是明心見性了。所以『大樹雷音執金剛神』,是身口意業,都以如來正法,教化九法界的眾生,各在個人的崗位上,樹立不可思議的榜樣,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要領與方法。
(8)、『供養於諸佛,億剎微塵數;功德如虛空,一切所瞻仰。』:
這是『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的讚偈,前面說過其修學的入手處是:「得如來廣大福莊嚴聚,皆具足明了」。所謂「如來廣大福」,是性德的圓滿,也是性德的起用,如何起用呢?『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的護法,首先是:『供養於諸佛』。我們在《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所有的供養『法為最』,也就是皈依『佛』之後更要歸依『法』;當然其他的莊嚴具,更要做到。如此以法以莊嚴具來供養佛,等於供養一切諸佛如來,一切佛國剎的諸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所以我們供養一尊佛,佛都供養諸佛了,等於我們都供養了『億剎微塵數』,這真是無比的殊勝。「億」,是代表無量,也就是無量無邊的佛剎,無量無邊的諸佛。
『功德如虛空』這句,我們大家都知道,福德不一定具足功德,福德跟功德事相上相同,但其實是不一樣,例如六祖慧能大師告訴我們:『福不能救』,也就是說福德是無法讓我們超生了死。所以講經或是以莊嚴具來供佛,不執著以功德,那佛得自然轉成功德,如此供無量無邊的諸佛,不著相,就變成功德,不著相,三輪體空,這共佛的功德等虛空遍法界,這就是「功德如虛空」。在我們修學這個階段,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時間相當長。所以我們在修學其間想要快速成就就是講經說法,並且勤修戒、定、慧,這都是最好的功德。把自己修好,並且隨緣隨份,財物布施,法施,無畏施,給人方便,給人歡喜,將此身心完全住在戒定慧中,這是德;財物布施,法施,無畏施,不住相布施,這樣功德要如虛空,眾生對我們『一切所瞻仰』,這就是『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護法的心得。
(9)、『神通力平等,一切剎皆現;安坐妙道場,普現眾生前。』:
這是『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的讚偈,前面說過其修學的入手處是:「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也從這個點證得佛的解脫。可見我們護法從這「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很重要。所謂「普」,是普遍、平等的,「雨」,指的是布施供養,這布施供養「一切菩薩的莊嚴具」,所謂『莊嚴具』其實指的是『身、口、意』的造作,都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圓圓滿滿,這才是『摩尼髻』;而這「雨」字,含有「雨」「法雨」,這就是講經說法,也就是法布施。我們看偈頌 第一句:『神通力平等,一切剎皆現』。我們知道不分別,就不執著,離了『四相』『四念』,這就平等。面對世出、世間法,不染著,不分別,清淨心現前,神通力就『自在』。所謂神通,指的是方便力的巧妙,通達無礙,面對一切眾生,為了救護他們,辯才無礙,所以很巧妙的『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但都是要他們離苦得樂,轉迷成悟,早成佛道,把每個眾生度出來;而這個目標、宗旨一點都沒改變,這就『神通力平等』。眾生儘管根器不同,能力有差別,每個眾生的興趣又都各各不相同,但都能成佛道,這就是「一切剎皆現」。
『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的『下手處』是:「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這「普雨一切菩薩莊嚴具摩尼髻」我們前面已經說過,所謂「普」,是普遍、平等的,「雨」,指的是布施供養,這布施供養「一切菩薩的莊嚴具」,所謂『莊嚴具』其實指的是『身、口、意』的造作,都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圓圓滿滿,這才是『摩尼髻』;而這「雨」字,含有「雨」「法雨」,這就是講經說法,也就是法布施。』因此,我們供養諸佛菩薩的莊嚴具,就是修好自己;還要透過講經說法的教學,才能以身作則,樹立榜樣,進一步的以佛法來普雨眾生,佛所說的『法雨』,對九法界的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如此『安坐妙道場,普現眾生前 』。這就是『蓮華摩尼髻執金剛神』護法的心得報告。
(10)、『燄雲普照世,種種光圓滿;法界無不及,示佛所行處。』:
這是『密燄吉祥目執金剛神』的讚偈,其修學的入手處是:『得普觀察險惡眾生心,現威嚴身』,可見護法的過程中,必須『恩威並濟』,才能彰顯出教學的效果。這『燄』字,是火焰,又能「轉識成智」的智慧,才用這『燄』。一般的火會發光,給人光明;而『密燄』就如現代的焚化爐,它能將造成污染的拉圾集中焚化,產生熱能,提供周遭的「溫水游泳池」,供人民在冬天可以很舒適的游泳與運動。而『密』字的後面是『吉祥目』,指的是具足慈悲與智慧,有時也要裝起嚴厲的很不得了的「鬼王」般的樣子,才能收攝調皮搗蛋的學生愛玩的心,甚至於遇到天生就是「心胸險惡」的學生,處心積慮的霸凌同學,破壞團體的秩序以及老師的教學時,老師總是要『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和楚,是古代刑具的材料,這里指的是鞭笞,而使用這種處罰無非是要讓學生學好,要把『每個』學生帶上來,這就是『種種光圓滿』。
在九法界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只要我們用心,以慈悲與智慧,我們自性的德能,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光明、無量的相好,一如佛陀的『燄雲普照世』,自然『法界無不及』,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佛所行處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現代的教育,在少子化的今天,家長都太寵愛自己的孩子;加上政客為了選票,處處都是在討好家長,於是家長都是凡夫,目光如豆,愛孩子反而溺愛孩子,顛倒夢想,一味袒護自己小孩的種種偏差行為,整個社會瀰漫的是偏見,這哪是有正知正見的『佛所行處』?讀了這『執金剛神』的護法之心得,真的是感觸很深。何時我們的社會能住佛所行處?期待我們的國家領導者,參與政治的有心人士,多尊重老師;老師本身也要真正的與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讓教育回歸教育的本懷。
六、結語:
以上是『異生眾』稱楊讚德告一段落。大家也會發現前面的『異生眾』,是眾海雲集中具足成佛的『德能』,因因緣、福德、與善根而得以修行,將原本具足的『潛能』(因五蘊蓋住,而只能成為『日用而不自知』的佛性,慢慢覺知,透過修行的『慈悲與智慧能力』,予以發現,使得參與法會者),給予開發出來。所以以『妄心』而修行成佛者,稱為『異生眾』;而發心參與海會的菩薩,他們與佛都是以『真心』教導眾生,離苦得樂轉迷成悟的法身大士,我們就稱為『同生眾』。所以在經上,同與異的差別只在用心。異生眾跟佛用心不一樣,透過不斷的修正改過,慢慢的就能轉化為『捨識用根』,也就是將分別執著的『妄心』,修正為『真心』。這十九類諸神眾、八部眾以及十二類天眾,在修行中,抓住他們的法門,掌握住要領與方法,也得到法身解脫、智身解脫、清淨解脫、觀義解脫、慈障解脫、悲障解脫、業障解脫、無相解脫、名相解脫、能益自他解脫。入了法身,與佛一樣用真心,這就是這裡的稱楊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