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狂飆期
您的看法與作法是正確的,「狂飆期」之所以稱「狂飆期」,就是因為身體的發育與心理的成熟度,沒有平衡,以致於經常有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行為出現,小孩子面對自己控制不了的行為已經痛苦不堪,如果家人又不瞭解,他的有苦無處說,可想而知。
不過,「狂飆期」一方面是孩子學習獨立成長,另一方面又是人生中最為依賴父母、聽從父母給的價值與行為準則等觀念的脆弱時刻。可惜的是,這關鍵時期很多人都不清楚,以為子女已經長大,已經管不了,甚或認為不必再給予教育;也有些人也誤以為,透過打罵可以糾正小孩的行為,其結果當然適得其反。其實,這時的小孩最忠於自己、與家庭、社會、與國家,也最能接受勸導,因此只要事後給予平心靜氣的分析,點出他身心不平衡的「尷尬」行為,小孩子就會非常佩服、與感激父母的,而這樣的親子互動,可以改變小孩的偏差行為,又能增加親子間的親情交流。
嘮叨這些,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