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認識台灣佛教的祖庭--鼓山湧泉寺之五

發布日期 : 2018-02-11 17:57:05

認識台灣佛教的祖庭--鼓山湧泉寺之五

 

(五)妙蓮禪師 1824 -1907 年):在中國佛教史上,法顯、玄奘、義淨等大師西行取經,鑒真大師東遊日本弘法,都在『高僧傳』上留下傳頌千古的史料。但,往南洋弘法高僧好像被人遺忘似的,其實往南洋弘法的第一人,是清末高僧--妙蓮法師。妙蓮法師出生於道光四年,也就是公元1824年,近代禪門巨擘--虛雲大師,是他老人家的徒孫。雖然有些資料寫說,妙蓮禪師屬於曹洞宗,但我們從虛雲老和尚親自寫的資料說,虛雲禪師於鼓山湧泉寺妙蓮和尚處,接臨濟宗法,受『臨濟衣缽』,法號性徹。他進一步說作為妙蓮和尚的法子,是按臨濟宗龍池系法派,為臨濟宗四十三世。而且他老人家還細數臨濟宗第一世臨濟義玄禪師,至四十二世鼓山妙蓮覺華禪師、四十三世虛雲性徹禪師、四十四世淨慧本宗禪師。虛公示表信偈曰:「當年二祖為心宗,求法忘軀立雪中。子志若能繼先德,芳名千載自流通。」

 

而他老人家也繼承曹洞宗,他說曹洞宗第一世洞山良价禪師,至四十六世鼓山鼎峰耀成禪師--四十七世虛雲古岩禪師。虛公示表信偈曰:「一枝秀迪雲門峰,豈比尋常草本同。自是大覺志堅固,森森永蔭法門榮。」也因此本文基於這些觀點,推論妙蓮禪師不同於鼓山的祖師,傳承臨濟宗龍池系法派。

 

 

   妙蓮法師(18241907),字妙蓮,號雲池,是福建歸化人。俗家姓馮,出生於道光四年(1824)的七月十二日。其父是位秀才,咸同年間,投福州怡山的長慶寺出家,其母,楊氏持齋禮佛,也曾受菩薩戒。 於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二十一歲時投福州鼓山湧泉寺,依懷公老和尚受具足戒,圓戒之後,留在寺中任事。當妙蓮法師在湧泉寺時,殿宇陳舊,年久失修,尤其大殿頹傾,急需修繕。於是妙蓮法師不避艱苦,出外募化,修葺殿宇。在寺中擔任執事多年,後來升任為監院。在咸豐四年,奉命繼任住持。妙蓮法師發願中興湧泉,而閩南又是素稱僑鄉,當地的殷商巨富多僑居南洋群島,或移居臺灣,妙蓮法師有意前往海外募化,有的資料紀錄說:「因故蹉跎,未能成行」,有的說光緒初年,妙蓮法師年逾五十,開始出外募化,他曾到過臺灣,但筆者遍查台灣有關通志、文獻等資料,並無記載。但其弟子如虛老、圆瑛、太虛等都先後多次到南洋群島,募得鉅款,回到福州後重修湧泉寺,使得各殿堂寮為之一新。隨後又興建寺中法堂回龍閣,重修岩洞茅棚及城中白石塔,協助重興雪峰、崇福、林陽等寺,並且在漳州創建南山寺。後來妙蓮法師又在檳榔嶼興建極樂寺,湧泉寺住持則交由監院繼任。在咸豐八年,有一個湖南青年投止湧泉寺,在此剃度出家;翌年該年青人剛滿二十歲,遂在妙蓮法師座下,受具足戒,這位青年,就是剛剛說的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

 

極樂寺位於檳城風景區,既有天然風景之勝,加上山水之奇,更有人工建設點綴其間,妙蓮長老經過十四年之努力,直到光緒三十年,才將檳城的極樂寺興建完成。光緒三十年,妙蓮法師八十一歲時,不辭艱辛,萬里跋涉,赴北京請得《龍藏》兩部,迎回後,一部供在漳州南山寺,另一部則供在檳城極樂寺,可見他對極樂寺的興建與發展,寄予高度的期待。妙蓮法師的弟子--本忠法師,也到檳城協助。介紹到這裡,我們先行打住。因為來台灣興建法雲寺的覺力老和尚就是本忠法師的弟子,他開創了日據時期台灣四大法脈的「法雲寺」。

 

覺力老和尚,別字圓通。年二十歲(公元一九〇〇),師親近該寺監院本忠法師,研習戒律,前後六年。後來因妙蓮長老之命到極樂寺幫忙興建,並接該寺住持時,於光緒卅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湧泉寺常住,以覺力老和尚:「戒行純潔,若淨蓮之不染塵;禪學玄妙,理論圓通,若金質無處能沒其剛」,聘請覺力老和尚擔任監院一職。該年,覺力老和尚曾隨本忠法師至南洋弘法。其後,又有首座覺空禪師,執事善欽法師,以及寶月法師等人之襄助,使得這座座落於南洋馬來西亞的極樂寺,也成為鼓山湧泉寺以及台灣很多法師住錫的道場。

 

妙蓮長老準備返回福建重修龜山寺院時,特薦本忠和尚繼任極樂寺的住持,離開前,妙蓮長老語重心長的告訴僧眾說:「南洋佛法必將大興,惟非戒行堅定,能忍能行者,未足與其事。若緣深得眾,吾且不如忠師,願為法門勉從其難。」所以說妙蓮法師,是鼓山湧泉寺在海外興建道場的第一人,也是直接由鼓山湧泉寺的「監院」,來台開辦法雲法脈的歷史性新紀元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