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認識台灣佛教的祖庭--鼓山湧泉寺之二

發布日期 : 2018-01-27 23:52:57

  認識台灣佛教的祖庭--鼓山湧泉寺之二

 

(二)、如此過了116年後,到了五代梁開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08年,這時閩王王審知,禮請雪峰義存大師之高足--神晏禪師來山駐錫,另外建立湧泉寺,也稱「國師館」,擁徒1500多人,一時稱盛。於幹化五年,公元915年,改爲鼓山白雲峰湧泉院。到了宋朝的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朝廷特御賜“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扁額,後,又屢次賜御書。

 

 

神晏興聖國師,是雪峰義存禪師之法嗣,俗姓李,大樑(今河南開封)人。幼時,即厭葷腥,樂聞鐘梵,性情淡泊,多遇神異。十二歲時,忽有『白氣』數道,騰於所居的牆壁,神晏禪師遂於壁上題詩云:“白道從茲速改張,休來顯現作妖祥。定袪邪行歸真見,必得超凡入聖鄉。”題罷,這『白氣』隨即消失。後來,他大病一場,他的母親認為他是佛子,不是一般的凡夫,於是出家。神晏禪師受具戒後對一些修行人的修行,不從心地入手,只知道機械式地持戒,很不以為然。於是,便杖錫雲遊,遍叩禪關。開始的時候,只是強記一些大德的語言開示,沉溺於文字的知解之中,而於自己的心地,並未發明。後,因參禮雪峰義存禪師,始契心印。有一天,神晏禪師入室『參』雪峰,雪峰禪師知其緣熟,突然站起身來,一把揪住他,大聲喝問:

 

“是甚麼!”

 

神晏禪師當即釋然了悟,並忘其了心,唯舉手搖曳而已。

 

雪峰禪師緊接著又追問道:“子作道理邪(耶)?”

 

神晏禪師道:“何道理之有!”

 

雪峰禪師知其已徹,遂予印可。

 

我們從資料可以得知,福州雪峰義存禪師的法嗣,計有十四人見錄:1福州玄州玄沙師備禪師。2福州長慶慧冰禪師。3福州大普山玄通禪師。4杭州龍冊寺道宦禪師。5福州長生山皓然禪師。6信州鵝湖山智孚禪師。7漳州報恩懷岳禪師。8杭州西興化庶師鬱禪師。9福州鼓山神晏國師......等等。而當年的南方禪師,得力於雪峰義存禪師的知名高僧,就有一千三百多人。

 

 

雪峰禪師是從他的恩師--德山宣鑒,一棒打了下去而開悟的。我們稍微複習一下,臨濟禪師的教學,是怒目相視、棒打腳踢,所以臨濟的「怒雷掩耳」,而溈仰宗的教學則是「光含秋月」;另外的曹洞宗的「萬派朝宗」,而雪峰禪師的教學,在南方的禪林中,與其諸師大異其趣,他的禪教學是『多元』的,是生活中那自然的風趣,抓住眾生的根機,更有幽默感。可見,他直接來自石頭宗的德山宣鑑,與來自曹洞宗的洞山良价並不完全相同。而多元的、幽默的、生動活潑的教學,開了法眼與雲門兩宗,這是符合現代教育的原理。因為在雪峰禪師的心目中,大地充滿了生機,眾生具備了佛性,一切是『如是』的活潑、自然,像初升旭陽一般地暖照世間,而隨機應化,像春風、甘霖一般地滋潤大地;有時具機鋒,有時很幽默,這正是雪峰禪師教化的特色。

 

 

所以我們說,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歲月,雪峰禪師的弟子--神晏法師,他老人家在華嚴寺舊址上,重修湧泉寺,也就是當時的國師館,而這也是鼓山湧泉寺從華嚴系統,轉為南方禪宗的『最重要叢林』。而鼓山不只保存『十方叢林』的傳賢不傳子的叢林特色,更是雪峰禪師的弟子繼承雪峰禪師生動活潑的禪風,正結合臨濟、曹洞、溈仰,孕育『鼓山禪』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