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止觀之八十九---善根發第七之慈心善根發相
上次我們說到在『止觀』的「定中」,這時忽然發現我們的內身中,「或於靜定之中,忽然見內身不淨,外身臌脹狼籍,自身白骨從頭至足,節節相柱,見是事已,定心安隱,驚悟無常,厭患五欲,不著我人,此是背捨善根發相。」也就是智者大師說,我們修行人,或於靜坐禪定之中,忽然會見內身不淨,觀見自身的白骨,從頭至足,四肢以及百賅,節節相柱的現象。這就是不淨觀善根相,是我們行者經由宿世修過此九想之觀,所以今天在「定中」,忽發現九想不淨觀相,甚至連一切飛禽走獸、衣服飲食、屋舍山林,皆悉不淨,這就是醒悟了人生的無常,如此的「或於定心中,見於內身及外身,此為大不淨善根發相。」我們接著看下去:
三慈心善根發相。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忽然發心慈念眾生,或緣親人得樂之相,即發深定,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如是。從禪定起,其心悅樂,隨所見人,顏色常和。是為慈心善根發相;悲喜捨心發相。類此可知也。
「三慈心善根發相。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忽然發心慈念眾生,或緣親人得樂之相,即發深定,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如是。從禪定起,其心悅樂,隨所見人,顏色常和。是為慈心善根發相;悲喜捨心發相。類此可知也。」所謂「慈心觀善根發相」,指的是當我們修『止觀』有了「未到地定」的『定』中,是在數息隨息中,忽然會發心「慈念眾生」,或是緣親人得樂之相,也就是會忽然覺得親人在一起,有著幸福之感。例如當年我「猛報形肝炎」住院,醫生或醫護人員都說這種病,十之八九都會『走』,心想,要走也要走入西方極樂世界才漂亮,所以想到阿彌陀經上說:「若復有人念佛,若一日,若二日……」即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所以開始摒除所有念頭,一聲一聲的佛號,連進浴室洗澡,也是一聲一聲的佛號不斷,這時忽然忘我了,突然間看到觀音菩薩幫我治病,心想這人是誰?無緣無故的來幫助我。平常當公務員出身,都是站在職務上,等因奉此,升官也都是覺得是自己工作認真負責的「結果」,如今竟然有不認識的人,他不是來求我,是完完全全來幫助我。這時我的內身忽然間,『湧出』感恩的心來,同時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當我聽到醫護人員說:「醒了醒了」,原來剛剛有一場急救,但我只知道全身的衣服、褲子,全都濕透了,其他的我一點也不知道,原來這就是「發深定」的效果。從那天之後,不管人家如何待我,我雖然還會當下生氣,但過後總是自然而然的放下所有的恩怨,從不怨人,所以有時學生總會說,老師您為什麼都會笑笑,大概這也是屬於「慈心善根發相」。至於「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如是。從禪定起,其心悅樂,隨所見人,顏色常和。是為慈心善根發相;悲喜捨心發相。類此可知也。」這一段寶靜老和尚說:「吾人自無量劫來,何曾未有修過止觀功夫,及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等行」。也就是說說我們今天學佛,大致上都修過止觀功夫,以及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等。所以從宿世以來,都修過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但還未成功,故今修止觀。得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忽然發動宿根,起慈悲愍念眾生之心,或緣親人得樂之相。老和尚很慈悲的說,親人有三種:(1)上親,謂父母師長;(2)中親,謂兄弟姊妹;(3)下親,即朋友、知識種種親人。得樂亦有三種之別:或緣上親,得諸佛之樂;或緣中親,得菩薩羅漢之樂;或緣下親,得諸天之樂。以是種種快樂之相,即發深定,內心之中,悅怡快樂,清淨輕安之境界,不可為喻。或緣中人,即不親不疏之人,怨人即仇敵之人,亦有三種:害下親者,為下冤;害中親者,為中冤;害上親者,為上冤。無論冤人中人,亦復緣其得樂之相,如是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緣其得樂之相。行人於禪定之中,遍緣十方六道一切眾生,無論親冤,一一莫不以大慈大悲心,而憫念之,所謂冤親平等,人我俱空,於定中生如是慈念,從禪定起,則其心悅豫快樂,謂隨所見人,無論親冤,不生一念厭恨之心,顏色時常柔和,是為慈心觀善根發相。所以總歸來說,慈心既是如是,悲喜捨心也是一樣,可見,在於未到地定的禪定中,自然會遍緣十方六道一切眾生,無論親冤,一一莫不以大慈大悲心,而憫念之。大家檢驗自己,心是否悅豫快樂,隨所見、所處之人、事、務,無論順逆、親冤,不生一念貪著或是厭恨之心,為人處事,總是顏色時常柔和,這就是「慈心善根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