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笈台東的離情歲月(中)
在台東念書前兩年,我們都還是很「清純」的青少年,也是「情竇初開」的青春期的少年家,大家充滿著幻想。我們一個年級有三班,其中智、仁班兩班,是和尚班,勇班是嬌滴滴的女生。男生,就像當兵一樣,睡的宿舍是一棟平房的建築,上下兩層的通鋪。我們智班擠在一個區塊;仁班則是另外一個區塊的通鋪。至於女生的勇班,住的是有圍牆隔開,自成一個世界的女生宿舍,門口高掛著:「男賓止步」,所以宿舍的情況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男女雖然有別,但同一年級的三班,卻是如同穿同一條褲子的「哥們」,因為從相聚的那天開始,一起早點名,跑操場,進餐廳,上教室,搶風琴;尤其,那年代的女學生不流行打扮,從早到晚,都是「素顏」相向。偶爾,也有些愛美的女同學,上課時偷偷的拿著鏡子梳頭髮,我們還會笑她們「三八」,但內心卻充滿著幻想。
教官常常訓斥我們,未來我們是要當老師的,所以要經常檢點自己的行為,現在是學生,要認真讀書,不能談戀愛。這種話一而再,再而三,真的是三申五令,背都背起來了,但,有些同學,還是會偷偷地在校園的小河邊,談些悄悄話。這時,教官又不知從哪裡出現?很不識趣的趨前問:「幹什麼?」同學們千篇一律地很無奈地回答:「借鋼筆」。這樣的環境,要談情說愛,實在很不容易。
不過, 我們生活的管制雖然很嚴,但,讀師範學校的時候, 仍然有很多好玩的回憶。例如 一到假日,大家相約,大夥兒騎著腳踏車,前往當時的知本溫泉 。當時的知本溪兩岸,並沒有提防,所以我們經常把腳踏車,停放在岸邊 ,人走入河裡,雙腳試試水溫,如果有熱熱的,會冒泡的,我們就知道這裡有「溫泉」。這時大夥兒會在「泉源」的四周,大家手腳並用,挖出一個大大的坑洞,等到溫泉的水「滿」了出來,這時就集體的泡在溫泉中,我來自鄉下,比較保守,不敢脫光光,常被同學笑說比女孩子還膽小,因為旁邊的許多原住民女人,泡溫泉時,有的真的是脫到一絲不掛。泡了溫泉,騎著車回學校,大夥有說有笑,真不枉血氣方剛的青春小子。
記得日本與大陸建交之後,有一次大陸的飛行員投奔到日本,結果被日本遣送他回大陸,一時,舉國譁然,從台北開始抵制日貨。這股風潮來到台東,我們東師的同學也跟著拒看日本電影,拒買日本貨。而且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可見我們真的是一群「熱血的」愛國者。
有一個週末的下午,幾個朋友相約要出去街上吃一碗牛肉麵,還要看一場電影,牛肉麵要五元,看一場電影是二元。當我正在發愁身邊的零用錢不過時,手上正拿著一本書,習慣性的走到圖書館。這時,心情差,所以從防空洞的這頭,跳到防空洞的那頭,一跳過去,剛好有一張十元的鈔票,閃閃發光,撿了起來,內心很高興;但是腦中隨即一念,遺失的人心中一定很著急,怎麼辦?想要「拾金不昧」,但該怎麼還,交給老師,怕同學訕笑我,一點點錢就要撿便宜,炫耀一番,而且那時「物歸原主」的風氣也不盛行,怎麼辦呢?腦中又閃過:「也許是老天爺要給我一些零用錢,省得待會大家有錢,只有我沒錢」,還在「傷腦筋」怎麼「推託」這上天賜予的金錢時,正在猶豫不決著,心想,如果真的是上天給的零用錢,那就讓我再跳過那邊,又有十元可撿,這樣我就名正言順。於是我真的再跳過那邊,地上真的又有十元,真的是奇蹟阿。那天,有吃,有玩,過了一個很快樂的週末,只是這二十元的失主,讓我惦記了五十多年的歲月,我偷偷的使用了您的錢,實在很抱歉,這也是我在臺東,最遺憾的一件事。
最不能忘懷的是:「光輝燦爛的十月」,從十月十日的慶祝國慶開始,一系列的慶典活動,忙得不亦悅乎,當天晚上要「提燈籠」,所以晚餐要「加菜」。很快的,又是十月廿五日光復節,白天慶祝活動,晚上又是拿著「火炬」遊行,所以還是會加菜。最高興的是蔣公誕辰,大家排隊到壽堂致敬,就有壽桃一顆可拿。好多的活動,好熱鬧,但最高興的莫過於「加菜」以及壽桃。出生於農村的我們,從小吃不好,一加菜,除了有魚、有肉,還可以把饅頭一剝開,又包菜又包肉,吃起來那種滿足感,真的是無以復加,難于形容。壽桃,更是外省的富貴人家才有的「食品」,我們鄉下人過年吃的是「糕餅」,所以從來沒有享受過,拿在手上,真的很捨不得吃。
寒暑假一結束,回到學校就會發公費,這件事對我來說,真的是作夢都會「笑」。我念初中三年,穿的都是哥哥的舊衣服,將「鹿港中學」的字樣,改成「員中」,加上學號,就是我的制服。讀師範,還有公費,即可團體購買「新」的制服,剩下的錢,還能領來當零用錢,所以我存了兩個寒暑,分別買了「夾克」,以及「手錶」,感覺我也很富有,讀師範,真的非常美好。